強積金有蝕無賺?積金局主席黃友嘉反駁:回報視乎投資策略 

撰文:陳淑霞
出版:更新:

強積金回報低,退休時只能蝕本離場?積金局主席黃友嘉今(1日)發表網誌,指不少市民認為強積金只蝕無賺,但實際上強積金回報視乎個人投資策略,他舉例指不同基金回報可相差逾倍,但他強調強積金屬長遠投資,不應視強積金為炒賣工具。
他又提醒,市民可分階段地作策略性投資,快將退休僱員可選取保守基金;年輕打工仔則可利用擁有長年期的投資優勢,加倍受惠於「複息效應」的特點,考慮較進取投資。

黃友嘉今(1日)撰寫網誌,提及大眾對強積金的迷思。(積金局截圖)

黃友嘉今以《強積金─有蝕無賺?》為題撰寫網誌,他提到強積金回報取決於市民的個人投資選擇,他舉例指,若2名僱員擁同樣的強積金總供款累計金額 31萬8千元,二人分別投資香港股票基金及強積金保守基金,以每月平均回報率計算,基金回報可相差逾倍,投資至股票基金的僱員,其累計金額可達70萬港元,是原供款的逾1倍,而持保守基金的僱員則只有33萬港元,僅較原有供款增加1萬多元。
 

黃友嘉指出,截至去年底有24萬名計劃成員持4個或以上個人帳戶。﹙資料圖片/張浩維攝﹚

黃強調,並非吹捧某一類型的強積金基金,又強調基金回報愈高,風險愈大,亦必須承受期內投資回報的大幅波動。

他又指,市民應視乎個人承受風險能力及需要作決定,不應利用強積金作炒賣工具。

積金局於2月推出強積金基金表現平台,黃表示,可助市民從多角度審視不同基金,但他強調,基金的過往表現,並非未來表現的指標。投資市場有升有跌,切勿因要捕捉市況而投機地轉換基金,或因強積金表現未盡人意而恐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