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媽曾逼兩歲女練琴6小時 終醒覺讓子女自選 只盼留開心回憶

撰文:鄧穎琳
出版:更新:

時興「贏在起跑線」,11歲的小六女生盧梓筠,在媽媽的「悉心栽培」下,嬰兒期已頻聽專為嬰兒而設的古典音樂,至兩歲時已開始上音樂班、學鋼琴;6歲學大提琴、9歲學聲樂,現已參加了3個樂團、師承4個唱歌老師、1個大提琴老師......然而,令梓筠最印象深刻的並非多年來獲獎無數,卻是兩歲半時坐足6小時練琴的經歷;她亦曾因練琴與母親鬧不和;過去十年,她的時間表長期排得滿滿,而她最喜歡的卻是睡覺。面對這一切,母親盧太終發現,強硬手段未能令女兒愛上音樂,更破壞母女關係,唯有讓女兒自選喜愛的方向發展:「希望將來她記得媽咪跟她周圍去比賽,希望是開心的回憶!」

盧太兒時熱愛音樂,更自學鋼琴在校內獲獎,或許是兒時的音樂夢未圓,她一直致力為子女提供最好的培訓、最多的機會,包括不惜以數千元時薪聘請名師。(譚威權攝)

11歲的時候,你忙著做什麼?打電動?還是追看卡通片?11歲的小六女生盧梓筠,忙著在音樂世界中打轉,她能在舞台上獨唱古典音樂,「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過去十年,她的生活滲透了音樂,時間表長期排得滿滿,她笑著告訴記者,睡覺是她最大喜好。母年花20萬元栽培女兒 女:被逼練琴比奪冠深刻

或許是兒時未圓音樂夢,盧太一直致力為子女提供最好的培訓、最多的機會,不惜以數千元時薪聘請名師,連同補習及學費,每年在女兒身上花費約20萬元,只希望她獲得最好的指導。

悉心栽培下,梓筠多次獲獎,但她記憶中最深刻的事,不是獲獎的喜悅,而是兩歲半時被逼練琴的經歷:「小時候被逼坐在鋼琴面前超過6小時,一直練到凌晨兩、三點,只記得此事,都不知當時自己怎撐到6小時,我現在坐不到,如果再被逼坐在琴前,我會找方法逃走。」

盧太坦言,自己做事認真、要求高,當時無想到自己的要求,對年幼的子女而言是壓力:「可能我不懂處理…會問點解她這樣笨,有甚麼理由做不到?但我忘了她只有兩歲多、三歲,可能是我不對。」

+8

強逼只會破壞關係 母改以軟性方法、潛移默化令子女愛上音樂

直到兒子堅拒練習,大女兒開始抗拒練鋼琴,自己緊張得身體出問題,盧太漸漸明白,強逼效用短暫,衝突不斷只會破壞關係,「最好的方法不是強逼,而是令她多接觸及認識,潛移默化令她愛上音樂。」於是她努力修補親子關係,一改強硬作風,讓子女自選喜歡的樂器集中發展,亦幫女兒轉讀有樂團的學校,讓音樂成為女兒的「嗜好」、「遊戲」及「娛樂」。

盧太不再強逼子女長時間練習,只要求盡量每天練琴半小時:「不用一日彈十幾、二十小時,最重要是練得好,有精神及心機去練。」而接載子女的車上仍然長期都播放著古典音樂:「你平時播給她聽,她不會聽,反而在玩手機,但你在車上播,她一定要聽。」

學了聲樂兩年,她已在2017年的台灣文化盃音樂大賽的 聲樂比賽中, 獲得第一名。(譚威權攝)

在熏陶下,梓筠愛上了大提琴及唱女高音,未足12歲已多次參加比賽並獲獎,包括在第70屆香港學校音樂節的大提琴獨奏高級組奪得季軍、2017年的台灣文化盃音樂大賽「聲樂比賽」中取得第一名。

+5

母放下事業全天候陪伴 任「司機」、「秘書」 只盼女兒留下開心回憶

成功背後,梓筠犧牲了不少玩樂及輕鬆的時間,一星期七天的時間被編得密不透風更是常態,功課每每夜半始動筆。訪問的其中一天,梓筠為了獨唱表演而準備,學跳舞至晚上十時多,被問到會否有下一站時,本來累得沒精打彩的她笑言:「無嘢學啦!(晚上)十點無人得閒啦!」被問到最愛做什麼?她不假思索地說:「瞓覺!可以有充足精神。」

接送子女 每日駕車來回12次

為全心陪伴女兒,盧太近兩年毅然放下事業,成為「廿四考媽媽」,擔當三個子女的「司機」及「秘書」,四出為女兒尋找合適的導師、樂譜,研究及報考比賽等。活動一項接一項,女兒累,媽媽亦不輕鬆,最高峰盧太每日要駕車來回達12次,但她卻認為非常值得:「因為她踏入青春期,我覺得要多花時間陪她,令她有家庭溫暖,這兩年對小朋友而言是好重要的,我想陪著他們。」

現在盧家氣氛和諧,梓筠不但愛上音樂,更認為聆聽古典音樂有助舒壓,甚至主動自學從前抗拒的鋼琴,希望未來可以繼續在音樂方面發展。

盧太說,除了希望女兒成為一流的音樂家或演唱家,更希望女兒保留開心的回憶:「希望將來,她記得媽咪跟她周圍去比賽,希望是開心的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