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引入AI輔助腸鏡檢查 冀助醫生準確找出瘜肉

撰文:陳倩婷
出版:更新:

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引入人工智能系統,分析結直腸內窺鏡視頻,日後可實時識別腸道瘜肉,並更準確分析是否腫瘤瘜肉。
研究團隊已利用新系統離線分析了300名患者的結腸鏡視頻,瘜肉分辨率達到97%,團隊希望系統可達致專家級別的準確性,減低目前以人眼漏檢瘜肉的風險。

潘頌欣指新系統可減低醫生漏檢瘜肉的風險。(盧翊銘攝)

現時要進行大腸癌篩查,醫生需以內窺鏡輔助,肉眼檢視腸壁,再切除瘜肉,惟醫生有可能遺漏不明顯的瘜肉,亦可能對瘜肉有病理誤判,誤以為是瘜肉。

中大醫學院引入人工智能系統,由世界各地收集了逾5萬個數據,分析各幀圖像並對瘜肉作評估,儲了一個大數據庫後,再將系統應用於患者身上。醫生會如常進行腸鏡檢查,腸鏡畫面會經過新智能系統的計算,再以紅框標示出瘜肉的位置。

人工智能系統分析瘜肉 減誤判

以中大外科學系、內鏡中心助理教授潘頌欣為首的團隊,以新系統離線測試了300位患者。內鏡師以肉眼檢視這批患者的腸道,並切除了333粒懷疑瘜肉,當中301粒有病理報告確定為瘜肉,而新系統能檢測出291粒瘜肉,分辨準確率達97%

而在內鏡師切除的瘜肉當中,有32粒最後無病理報告,即並非瘜肉;至於新系統則檢測出24至27粒無病理報告的非瘜肉,即新系統誤測的瘜肉數目較少。

新系統以紅框標示瘜肉位置。(盧翊銘攝)

除了分析腸壁的瘜肉外,潘頌欣預計,新系統料可實時分析非瘜肉、非腫瘤性瘜肉及腫瘤性瘜肉,減省目前需等候兩周的瘜肉活組織檢查時間。她又強調新系統並非要取代內鏡師的工作,長遠希望內鏡師利用新的智能系統,降低漏檢瘜肉及病理誤判的風險。

潘頌欣指一部智能系統的組裝費用以萬元計,而項目的龐大開發支出得到政府資助,團隊期望新系統能在一至兩年後正式推出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