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紗布封喉亡】苦候公義七年 死者兒子嘆:感受不到主診醫生悔意

撰文:陳芷昕 陳倩婷
出版:更新:

7年前,醫護人員的連番失誤,令王冰蕓兩父子從此陰陽永隔。為了幫亡父取回公道,王冰蕓過去7年四出奔走,醫委會卻一度拒絕受理案件。王冰蕓早前接受《香港01》專訪時,提到曾有醫生向他指,父親本來還有「十年八年」命,卻因為醫護人員出錯告別人世。
苦候公義7年,醫委會終裁定涉案伊利沙伯醫院醫生黃卓義,兩項專業失德罪成;王冰蕓指,審訊過程感受不到主診醫生有悔意,辯方律師亦給予很多藉口,幸今次有公正的判決 。
但事情仍未告一段落,王冰蕓說,父親從伊利沙伯醫院轉到九龍醫院時,懷疑有4名伊院醫生未有留意父親接受咽喉切除術,從他鼻內插入氧氣喉,從而誤導九龍醫院的醫護人員,已向醫委會投訴,暫未獲受理。尋求公義的路,對王冰蕓來說,仍然很漫長。

病人王肯構被紗布封喉致死,其兒子王冰蕓向醫委會投訴醫生專業失德,事隔7年召開聆訊,最終裁定涉案醫生專業失德罪成。(陳倩婷攝)

為討回一個公道,可以走得多遠?王冰蕓過去七年為亡父做盡一切,希望討回公道,他曾向醫委會投訴涉事伊利沙伯醫院醫生專業失德、入稟高等法院控告醫管局疏忽、向護士管理局投訴、報警控告約20名醫護誤殺。一切努力沒有白費,2016年護士管理局裁定涉案3名曾照顧該病人的護士專業失德,各停牌一個月;醫委會2015年引述死因庭裁定,王父死於意外,而拒絕受理案件,及至2017年卻轉軚接納案件,原定2018年4月開審,開審前又再改期,最終醫委會昨日(8日)正式開庭,並於今日裁定涉事醫生兩項專業失德成立。

王冰蕓:事件由一連串錯誤引起

王冰蕓認為醫委會的判決公正,聆訊過程見到醫委會審訊時有全盤考慮證據,對醫委會的信心有增加。但他亦指,審訊過程感受不到主診醫生有悔意,辯方律師亦給予很多藉口,他認為不能緩刑是公正的判決 。他指出,今次事件由一連串錯誤引起,父親在伊利沙伯醫院被插上「貓鬚」供氧,誤導了九龍醫院的醫護以為該造口是臨時造口,他認為插上「貓鬚」的人是事件的始作俑者,雖然不知道是誰,但相信肯定是伊院的人。

死者兒子另投訴伊利沙伯醫院4名醫護人員,為父親插氧氣管,誤導九龍醫院的醫護人員。(余俊亮攝)

他又指事件發生初期,自己和家人的心情都受到影響,現在鬆一口氣,但形容事件只完成了其中一部份,他向醫委會投訴伊利沙伯醫院醫生一案仍未受理。

王冰蕓認為只是一小撮醫護人員工作不認真,引致今次醫療事故,他相信整個公院醫療體系仍有很多認真工作的醫生。

九龍醫院調查報告批評主診醫生及護士警覺性低

2011年6月,王冰蕓父親王肯構因咽喉癌到伊利沙伯醫院,接受全咽喉切除手術。術後醫生指王父尚有「十年八年命」,同年11月6日王冰蕓探病時發現父永久造口被膠紙封實紗布四邊,多次追問護士不果;至11月14日王父突然死亡,王冰蕓在病房外垃圾桶發現滿布痰涎的紗布,懷疑因紗布封喉令父親窒息致死。九龍醫院成立調查小組查明事故原因,調查批評主診醫生及護士警覺性低,12名醫護人員被處分,處分僅僅是警告及訓示。

關注病人組織的社區組織協會幹事彭鴻昌認為判刑合理。(陳倩婷攝)

關注病人組織的社區組織協會幹事彭鴻昌指,與其他醫委會聆訊相比,今次判刑較重,但需考慮到案件的嚴重性,判刑合理。他批評涉事醫生選擇不作供,是擔心在律師盤問下會透露更多做錯的事。

彭鴻昌又指,今次案件提到氣管造口(Tracheostoma)一詞未有指明造口屬永久抑或臨時性,他建議醫管局日後應就如何使用該字眼提供更多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