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熱天氣】水塘乾到裂 東江流量減?學者:華南旱2年才有危機

撰文:鄺曉斌
出版:更新:

水務署數據則顯示,截至周一(21日),本港水塘總儲水量跌至61.26%,比去年同期少大約7%。前天文台台長林超英早前在網誌中表示,本港近期降雨不足,天氣偏乾旱,舉例指1963年香港因遇大旱而需要制水,他提醒,當香港面臨乾旱,廣東各大城市也會爭奪東江水,言論引起了市民的熱烈討論。
有氣象學者表示,近期東江水流量的確減少,惟短期乾旱並不會對供港食水量有太大影響,「要成個華南地區經過1年至2年長時間乾旱,先會有制水危機。」另有水務學者表示,本港水塘理論上具備1個月供水量,如確實不幸碰上長期乾旱,香港可向內地當局提出要求,動用3億立方米的東江水額外供水額。

流水響水塘乾塘,呈一片黃色。(資料圖片/魯嘉裕攝)

林超英昨日(27日)於無線節目《講清講楚》中解釋,全球化令五月天提早變盛夏,有關的制水論只希望提醒市民,本港有機會面臨氣候變化;而本港有東江水供應,他相信毋須再度制水,但關注內地未來對東江水需求增加。

根據香港天文台數字,本年5月1日至5月27日的降雨量總值為57.5毫米,遠低於304.7毫米的5月份正常平均值。根據水務署數據,截至本月21日,本港水塘總存水量為3.59億立方米,佔總容量百分比61.26%,比去年同期的68.68%,下跌7.42個百分點。 截至本月16日,香港仔下水塘、下城門水塘的佔容量百分比均不足50%,分別只有26.75%及12.49%。

流水響水塘未乾塘的情況。(資料圖片)

前水諮會主席籲港人不要過於悲觀

公開大學科技學院院長、前水質事務諮詢委員會主席何建宗接受《香港01》訪問時,本港水塘理論上具備1個月供水量,確保在緊急情況時,能維持基本供水。他認為,雖然目前水塘水位偏低,但本港雨季一般介乎5月至10月之間,只需數場大雨或幾個颱風,便可解決相關問題,着港人不必過於悲觀。

何建宗呼籲,政府在應對天氣乾旱、食水等問題時,必須提高警覺。(資料圖片)

水務署於4月向立法會提交文件,指當局計劃本年底開始將軍澳海水化淡廠,預計每日食水產量達13.5萬立方米,亦會預留空間,日後有需要時可把每日食水產量擴大至27萬立方米。何建宗預計,將軍澳海水化淡廠只能負擔約5%供水量,而增建其他海水化淡廠是解決食水問題的長期方案。他同時呼籲,政府在應對天氣乾旱、食水等問題時,必須提高警覺。

梁榮武指,整個華南地區經過1年至2年長時間乾旱,本港才有制水危機。(資料圖片)

香港氣象學會發言人梁榮武承認,近期天氣乾旱的情況下,東江水流量會有所減少,惟他強調未來一段時間仍屬雨季,亦無跡象顯示東江水沿途水庫乾旱,因此不會太擔心影響供港食水量,「要成個華南地區經過1年至2年長時間乾旱,先會有制水危機。」梁榮武認為,海水化淡設施能維持基本供水,因此香港即將興建的海水化淡廠是未雨綢繆,亦是預防大旱的重要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