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合將軍澳數據中心發展 將軍澳回收商被逼遷 望原區安置

撰文:勞敏儀
出版:更新:

為配合將軍澳數據中心發展,政府即將終止將軍澳第85區短期租約,令原本在該區内一塊逾萬呎土地上經營回收木皮、廢鐵、金屬、廢紙及廢膠的10名回收商面臨逼遷困境,須於今年7月初遷出。
有受影響回收商指,政府去年9月才書面通知有關安排,並通知他們可投標長洲或坪洲用地,回收商抱怨兩幅用地需搭船才能到達,不但增加經營及運輸成本,也不利回收業發展,希望政府讓他們延續「最後一道防線」角色,即在垃圾送至堆填區前,做最後分揀。他直言,若政府最終強行要他們遷出,最壞打算是結業收場,屆時將影響逾百名員工生計。
環保署回覆指,上述兩幅短期租約用地已租出,會探討利用部分已修復堆填區內的有限合適土地作回收用途,但要克服技術限制和困難,還須徵詢持分者的意見。

政府將終止將軍澳第85區短期租約,有10名回收商須於7月3日從該用地遷出,以配合數據中心長遠發展。(勞敏儀攝)

為配合將軍澳數據中心發展,地政總署西貢地政處去年9月通知10名回收商,把將軍澳第85區短期租約於同年10月3日終止,經租戶要求後,租約才延至今年6月30日終止。數據中心附近一塊約2萬呎的政府用地,在過去19年一直由10名回收商以短期租約形式使用。其中一名回收商鍾洪發表示,80年代已在將軍澳尚未填海地上,靠近民居展開回收事業,其後先後配合填海及日出康城興建,10名回收商兩度搬遷,政府都有恩恤安排,為他們另覓用地繼續租用。

回收商:我們是最後的防線

鍾洪發指,地政總署曾通知他們可投標坪洲坪利路一幅約69平方米的用地,或長洲西堤道一幅約1,000平方米的用地,直言「去到無雷公咁遠」,且運送回收物料需搭船才能到達,令經營成本大增,也不利本地回收。他解釋,過去一直依靠堆填區經營,形容「我們是最後的防線」,把即將運至堆填區的垃圾,將有用物料分揀出來。

(鍾洪發提供)
鍾洪發(右)認爲,「政府沒有理由捨棄我們」,希望政府繼續體恤他們。(勞敏儀攝)

回收商稱最壞打算是結業 料影響逾百名員工生計

10名回收商須於7月3日從該用地遷出,以配合政府落實相關土地連同附近未批租土地作爲數據中心的長遠發展。鍾洪發認爲,「政府沒有理由捨棄我們」。他稱,雖然每位回收商每季只需繳交萬多元廉價租金,且每日回收30至40噸的回收物,但賺取的只是薄利,若政府強行收地,又失去政府租金支援,加上自己亦年事已高,沒有才藝可發展,相信難以維生。若10名回收商最終結業,將影響百多位員工生計,機器也只能變賣。

他直言「唔需要美景,最緊要有垃圾池」,希望政府劃出將軍澳第137區一塊政府空置用地,重置回收業,並指願意投放更多資源,購買現代化機器,把有用物料「化廢為寶」。

鍾洪發曾到將軍澳第137區一塊政府空置用地視察,認爲附近沒有民居,十分適合他們重置環保業。(勞敏儀攝)

議員批政府欠缺誠意

立法會議員容海恩曾去信地政總署反映回收商的訴求,包括以短期租約形式,在將軍澳第137區、已修復的將軍澳堆填區用地、沙頭角或屯門堆填區另覓土地。但西貢地政處回覆指,政府不能再延長該短期租約用地的終止期限;這類短期租約用地收回作長遠發展時,政府一般都不會有重置安排,但為支持本地回收業可持續發展,會在全港各區物色適當短期租約用地,並指定作爲回收業務之用,再通過公開招標,以短期租約形式向回收商出租。

容海恩形容,香港回收業是「晨曦行業」,皆因香港堆填區即將飽和,加上內地收緊洋垃圾進口標準,本港面對「自己垃圾自己處理」,需思考香港垃圾應何去何從。她表示,政府提供兩塊土地選址作投標實在「揀唔落手」,欠缺誠意,認爲政府應把租約延期及提供更多選擇供受影響回收商投標。

地政總署回覆指,就租戶及議員要求於將軍澳第137區、將軍澳堆填區、沙頭角或屯門堆填區等地另覓土地租予受影響的租戶,根據現行機制,環境保護署與地政總署一直保持緊密聯絡,在全港各區物色合適的短期租約用地,並指定作為回收業務之用,再通過公開招標招租,以短期租約形式向回收商出租,以支持本地回收業界的運作和發展。當有適合作回收業務用途的短期租約用地推出時,環保署會適時專函通知,屆時回收業界人士可向相關地政處競投用地。

環保署:探討利用已修復堆填區土地作回收用途

環保署表示,根據地政總署的資料,該批短期租約條款清楚列明,用地之承租人並不享有在終止租約時獲重置的權利或安排,地政總署將於2018年7月初收回土地作長遠發展之用,署方曾與回收商代表、相關政府部門和立法會議員多次會面,解釋相關情況。

環保署一直在全港各區物色合適的短期租約用地,現時專供回收業界競投使用的短期租約用地有32幅,今年初推出位於坪洲及長洲之短期租約用地自2013年已指定用作回收用途,有關用地已分別於今年3月及5月成功租出;由於三個策略性堆填區正逐漸飽和,已難以改劃騰出較平坦的土地加置廢物處理或回收設施,但會探討利用部分已修復堆填區內的有限合適土地作回收用途,但要克服技術限制和困難,還須徵詢持分者的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