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障人士宿舍柔莊之家獲原址保留 舍友:𠵱度係我哋屋企!

撰文:文雪萍
出版:更新:

規劃署去年的文件顯示倡改劃屯門部份土地增建公屋,範圍覆蓋扶康會屬下的智障人士宿舍「柔莊之家」;直至發展局於今年3月表示,經考慮後決定將舍址剔出發展範圍,讓其得以原址保留「逃過一劫」。
扶康會屯元區服務總監蕭慶華說,智障人士對環境適應能力較弱,若要搬到新環境居住對他們而言無疑是巨大挑戰,因此對當局決定原址保留院舍感欣喜,又指長遠政府應以小型家舍摸式來建院舍,增加院友接觸及融入社區的機會,打破舍友與社會之間的隔閡。
不用拆卸,40歲智障舍友Maggie難掩高興之情,回顧過去她飲泣稱,自己在「柔莊之家」居住逾20年,歲月間經歷陰晴圓缺、學習及成長:「𠵱度係我哋屋企!」

+3

「柔莊之家」為輕度智障人士宿舍,透過日常訓練讓舍友掌握生活技巧,包括煮飯及洗衣服等。若舍友通過評估後確定有獨立生活能力,院方會安排他們離開院舍。在過去24年間已有37名院友,離開這座樓高兩層的「小灰屋」,融入社區展開新生活。

然而,早前曾因規劃署去年倡改劃屯門部份土地增建公屋,範圍覆蓋扶康會屬下的智障人士宿舍「柔莊之家」,一度掀起要搬遷宿舍的「危機」。

Maggie由受人照顧的智友,現時已成為能獨當一面的廚師。(梁鵬威攝)

現時「柔莊之家」有20名院友居住,40歲智障舍友Maggie是其中一位,她早前曾到政府建議的鑽石山新舍址視察,發現舍址位於工業區,附近為地盤用地,經常有重型貨車出入;而且當區部份行人路沒設交通燈,擔心舍友無法自行判斷過馬路時間,亦擔心其他社區人士會歧視他們。

燕桃(右一)以種植與街坊打開話匣子,從中重建自信。(梁鵬威攝)

入住宿舍後 為智障舍友帶來改變

歧視不是笑言,另一名院友54歲智障人士燕桃,在17年前在社署安排下入住「柔莊之家」,燕桃妹妹Iris說,姐姐的智商停留在8、9歲,惟在幼時曾遭其他小朋友歧視及欺負、留下陰影,故她過往拒絕踏出家門與外界接觸:「佢嗰時行路耷低頭、無信心。」

但「柔莊之家」讓她的生活迎來翻天覆地的新景象;Iris憶述,「柔莊之家」是以花圃進行社區共融的院舍,姐姐以種植與街坊打開話匣子,居民不時向舍友請教心得,讓他們融入社區,更留意燕桃從中重建自信:「街坊會同佢哋打招呼,關心吓佢哋!」

Iris說,經職員8年來的用心教導下,姐姐現時能記住區內部份巴士號碼。(梁鵬威攝)

「唔係搬屋咁簡單」

一般人適應新環境絕不輕易,對智障人士而言更是艱難。Iris說,姐姐燕桃在庇護工場工作,地點與院舍的路程步行僅須15分鐘,她在職員的協助下,現時懂得認路自行上下班。

然而,數字是燕桃的「盲點」,她無法記起任何號碼,但經職員8年來的用心教導下,她現時能記住區內部份巴士號碼:「佢哋真係要花好多時間去適應環境、認路,唔係搬屋咁簡單。」

不用搬遷當然欣喜,但回望過去,Maggie坦言,在「柔莊之家」的逾20年生活點滴,歲月間經歷陰晴圓缺、學習及成長,由受人照顧的智友,現時已成為能獨當一面的餐廳廚師;舍友間的關係早已如家人般親密,互助互愛:「𠵱度係我哋屋企!」

蕭慶華建議政府以小型家舍摸式來建智障人士院舍。(梁鵬威攝)

扶康會倡以小型家舍摸式來建院舍 打破隔閡

經歷這一切,背後帶出的除了院友情,亦包括社區規劃的重要及社區共融的情況。

扶康會屯元區服務總監蕭慶華慨嘆,過往在覓智障人士院舍用地時,不時遇到區內人士反對,包括部份市民擔憂設施會影響樓價等,坦言市民的恐懼來自誤解:「佢哋會覺得設施係好,但唔好喺我屋企樓下。」蕭說,政府應以小型家舍摸式來建院舍,增加院友接觸及融入社區的機會,打破智友與社會之間的隔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