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管局設晚期醫護服務 臨終長者可留安老院 減少不必要痛苦

撰文:陳倩婷
出版:更新:

香港面對日漸增長的老年人口壓力,社會多了對長者臨終護理的關注。醫管局港島西聯網的團隊早於9年前與安老院舍合作,開展長者晚期護理的先導計劃,與長者及其家屬預先設定照顧計劃,盡量讓長者留在熟悉的安老院環境,直至病情惡化為止。計劃自2015年恒常化,港島西聯網已有約270位長者參與。
團隊成員指出,社會探討死亡的風氣日漸開明,他們希望透過這項計劃讓長者「好死」、有尊嚴地離別,毋需長者經歷多重不必要的檢查,減輕痛苦。

港島西聯網的晚年照顧計劃由東華三院馮堯敬醫院推動。(陳倩婷攝)

走到人生的最後階段,不少住在安老院舍的長者或會受病痛困擾,需不時進出醫院,每年有約10%的安老院友離世,幾乎都是在醫院離世。港島西聯網的東華三院馮堯敬醫院於2009年與一間安老院舍合作,展開「晚晴照顧計劃」為長者提供舒適治療,共約70名長者參與這先導計劃。

至2015年10月,醫管局將先導計劃變為正式計劃,定名為「安老院舍晚期醫護服務」,7個聯網均有相關服務。參與了計劃的港島西聯網病人臨終時會被送到馮堯敬醫院,團隊會挑選適合參與計劃的長者,例如患癌症、嚴重心衰竭、晚期認知障礙症等病人,醫護人員會先跟病人及其家屬商討,度身訂造預設照顧計劃。

陸嘉熙指計劃開展之初,團隊亦不肯定晚期護理的方向是否正確。(陳倩婷攝)

病人可選病情惡化時的治療程序

東華三院馮堯敬醫院內科部門主管陸嘉熙指,最重要是讓病人家屬知道治療程序,而病人亦可提出一旦病情惡化,他想接受或不想接受哪些治療,亦可讓病者選擇一個熟悉的環境走完最後一程。另外,計劃亦可紓緩目前急症醫院面對的病床壓力,減少參加者經急症室入院的次數。

醫院團隊分享一對老夫婦的情況,兩人同住一間安老院舍一間房,患有末期胰臟癌的伯伯,病情轉差的兩、三個月間仍能住在安老院舍,太太24小時陪伴,兒子亦不受探病時間所限,隨時探病,伯伯最終在離世前半小時才被送往急症室。

計劃反應正面 家屬反問「點解唔做晒全港嘅安老院舍?」

陸嘉熙坦言,9年前展開計劃之初做得戰戰兢兢,因為當時的社會風氣較保守,只能不停說服自己的方向是正確的,直至計劃推行了一段時間後,病人的家屬反應正面,更有人向醫護人員反問,「點解唔做晒全港嘅安老院舍?」而社會上開始有不同機構提倡臨終護理。陸嘉熙形容,計劃恒常化對團隊絕對是一大鼓舞,更揚言「做到退休前都要繼續做」。

港島西聯網現有71間安老院舍,約6,000位長者入住,至2018年4月,聯網共有270人參與晚期護理計劃。負責這項計劃的馮堯敬醫院30人團隊獲得醫院管理局2018年度傑出團隊獎。推薦他們的港島西醫院聯網服務總監(基層及社區醫療)陳漢威醫生指,一些侵入性治療對晚期病人而言是不可逆轉,計劃能令病人免卻「畀人舞一輪先至離開」,家屬亦不會錯過與病人的最後相處時刻,他期望團隊獲獎能讓「好死」這個訊息更能傳遞開去,給予廣大病人一個選擇的機會。

左起:港島西聯網社區醫護服務資深護師陳偉光、馮堯敬醫院內科部門主管陸嘉熙、港島西醫院聯網服務總監(基層及社區醫療)陳漢威醫生及馮堯敬醫院老人科副顧問醫生莫穎儀。(陳倩婷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