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學士檢討】面對收生寒冬 宏恩學院:不轉型 兩個學生都照收

撰文:胡家欣
出版:更新:

副學士課程推出18年一直面對「高不成、低不就」的問題,政府多次嘗試調整定位都無法解決,遑論由此而衍生的學債及院校質素等問題。延滯多年,現屆特首林鄭月娥去年終成立小組檢討自資專上教育發展,重新檢視自資院校角色、副學士作用等,預計今年中提出建議並展開公眾諮詢。
教育關乎一個地區的未來發展,究竟副學士應何去何從?學界普遍認為應針對實用元素不足的弱點,加強課程專業實用內容,同時自資院校應研究配合國家發展大灣區的戰略,推出專業課程,作為未來發展方向。
(副學士系列三之三)

除八大資助學位外,考生亦可考慮自資院校的SSSDP課程。(資料圖片)

生源問題一直困擾本港的自資專上院校。根據教育局數字,2012年本港有約7.3萬中六畢業生,近年學生人數持續下降,按教育局最新推算,2021/22學年只有約4.4萬名中六畢業生。

現時部分自資院校已面對收生不足問題,例如能仁專上學院,本學年僅取錄6名大一新生;宏恩基督教學院亦只取錄21名大一新生。面對中六畢業生人數持續下跌的問題,預計自資院校將進入收生嚴冬,隨時因收生不足而停辦。

自資院校面對生源不足

68歲的崔康常2010年一手帶領「高考A工廠」恒生商學書院轉型為專上院校,並擔任恒生管理學院創校校長,三年前離開恒管再創辦宏恩基督教學院。轉戰自資界別多年,崔康常同意未來自資院校的定位應以市場導向為主,以回應社會人力需求,同時應以教學及品德培育為重點。

但是他認為政府必須扶持自資院校發展,因為現有制度嚴重僵化,例如院校之間無法轉移學分,學生修讀學科缺乏彈性。他又建議八大院校的圖書館應開放予自資院校的學生使用,令更多學生可以受益。

現時整個界別不景氣,個個都好似要求存,要避免被人殺校,期望政府能藉今次檢討改善政策。
崔康常
崔康常期望,當局不應以收生人數作為衡量院校的標準,而是以教學質素而定。(資料圖片/張浩維攝)

面對收生寒冬,崔康常指其院校現時「按兵不動」,盡量不會轉型,亦不會減少開辦課程,正積極籌款,務求堅持以基督信仰及學術教育結合的辦學理念,「兩個、三個學生都會照開,若連一個學生都沒有則沒有辦法。」他坦言,現時整個界別不景氣,「個個都好似要求存,要避免被人殺校。」他期望政府能藉今次檢討改善政策,「未來幾年不樂觀,但只要政策有改變,問題就可以解決。」

建議政府放寬內地收生 

對於進軍內地合辦大學的建議,崔康常並不認同。「根本不用出此方法!」他認為,香港院校之所以吸引內地學生,原因正是具有獨特的地方優勢,作為中西文化的熔爐,為學生提供國際視野,「就好像香港學生想去外國留學,他會不會那樣傻,讀一間由美國大學在香港開辦的學校,就當自己已去美國讀書?」

崔康常認為,若香港想發展為教育樞紐,就應該放寬自資院校取錄內地學生的限制。根據資料顯示,20所具備頒授學位能力的高等院校中,只有12間可以取錄內地生。他表示,自己經常收到有關內地收生的查詢,「如果政府不限制我收內地學生,我即刻收爆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