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想點】粉嶺新上蓋 「遮太陽之餘又可以曬吓」

撰文:呂諾君
出版:更新:

炎炎夏日,走在街上時而陽光猛烈,時而落下驟雨。不少地方都設有避雨亭和車站上蓋,希望能方便行人,不過當中不少設計往往令人啼笑皆非。近日粉嶺聯和墟街市外的一個避雨亭,引起不少街坊討論,皆因上蓋頂部出現一個個透光小洞,其「通花設計」被指「有創意」,形容是「遮太陽之餘又可以曬下」!

避雨亭、行人路上蓋……各式各樣的地區小型工程,近年屢因造價高昂而成為話題。聯和墟一個避雨亭在6 月落成,核准工程費用約15萬,相比之下顯得「便宜」。不過設計方面,近日就引起網民熱議。從照片可見,避雨亭上蓋頂部有一個個小洞,陽光照射之下,在地上留下通花陰影,不過可見透光位置實為透明膠板,「透光唔透水」。更「貼心」的是,細看透光位置,並非只是圓形小洞,而是剪裁精細的民政事務總署標誌!

粉嶺聯和墟避雨亭被網民指設計古怪。(FB「Fanling 粉嶺」群組圖片)
細看之下,透光小洞全是民政事務總署標誌。(FB「Fanling 粉嶺」群組圖片)

雖然上蓋透光度十足,卻被形容為「又一香港怪設計」。有街坊笑指,陽光猛烈的日子,「企耐啲可以曬到有圖案」,也有人指從遠處觀看,地上的圖案與心形相似。更有說雖然頂部被膠板覆蓋,但下雨時上蓋擋雨能力不足,「屋簷下都要開遮」。

近年不少避雨亭的設計備受爭議,例如反方向的巴士候車亭。(資料圖片)

北區區議員曾興隆指,避雨亭在上月落成,區議會討論時主要關注上蓋的落腳位置,一般設計都由民政署主導。他估計,今次有此設計,主要是希望增加上蓋的透光度,不會令覆蓋位置「黑麻麻」。曾又指,過往的舊式避雨亭,多數只用單一茶色或透明的膠板製造,「通花」設計的洞口大小、圖案等,都有空間可再作檢討和討論,表示會留意市民的意見並作出反映。

《香港01》就有關避雨亭向民政事務處查詢,發言人指,有關避雨亭於本月3日落成並開放予公眾使用,工程造價約為$107,000。避雨亭的頂部採用雙層上蓋設計,由一塊聚脂膠板阻擋雨水,加配一塊通孔鋁片以加强阻隔陽光照射,能有效遮蔭擋雨。發言人續指,通孔鋁板的設計可適當遮擋陽光,並提供一定透光度,讓避雨亭發揮遮蔭擋雨作用,同時亦能保持足夠採光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