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珠澳大橋】行車大橋接駁人工島 環評指增中華白海豚撞船機會

撰文:張雅婷
出版:更新:

為配合港珠澳大橋開通,機管局擬於多式聯運中轉客運大樓與香港口岸人工島之間興建一條封閉行車橋,料2022年竣工。機管局最新遞交的環評報告就指,工程評估範圍內外的海上交通頻繁,可能會令中華白海豚與船隻碰撞的機會增加,會規定所有工程相關船隻的船速不得超過每小時10海浬。報告又發現工程範圍內有珊瑚群落,建議移植。

機管局擬於多式聯運中轉客運大樓與香港口岸人工島之間興建一條封閉行車橋,料2022年竣工。(環評報告)

封閉行車橋的海上部分約長360米,陸上部分則約長210米,機管局指,兩個部分均會採用預製構件建成,以減少在施工期間造成的塵埃及噪音影響。行車橋是以專用車輛接載航空轉駁大橋旅客或大橋轉駁航空旅客,無需駛經香港口岸人工島及機場的公用道路,登岸點將設於香港口岸人工島的禁區內。工程暫定於2020年動工,於2022年竣工。

中華白海豚一度是小蠔灣填海的重要爭議點。(資料圖片/陳焯輝攝)

船隻限速每小時10海浬

雖然工程不會涉及開放式海上挖泥工程,不會對水質造成不良影響。不過,環評報告就指在評估範圍內外的頻繁海上交通,可能會令中華白海豚與船隻碰撞的機會增加,因此應採取預防措施如嚴格執行船速限制,規定所有工程相關船隻的船速不得超過每小時10海浬,以減低海豚受到致命傷害的可能性。

此外, 報告又指,在鄰近工程項目的範圍記錄到一些本地常見的珊瑚物種,但珊瑚群落面積偏小,約3至26厘米及覆蓋範圍偏低,少於5%,而且大多數珊瑚的狀況惡劣。報告建議移植在工程項目範圍內鄰近1號橋墩的23個珊瑚群落,作為預防措施。此外亦建議進一步採取緩解措施,例如裝設淤泥屏障及推行其他水質管制措施,以將工程項目對其他珊瑚群落的間接影響減至最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