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小小事】觀塘變天又如何?44年文具老字號屹立「未」倒

撰文:李穎霖
出版:更新:

熱鬧的觀塘市中心,人來人往,前往商場的、車站的、公司的,人人朝着自己目的地前行,但當中鮮有朝着同仁市集走去。市集內雖然人流稀少,但勞國坤的小文具檔還是早早開了舖,等待客人的來臨。
作為文具檔「海記」的老闆,勞國坤在觀塘打拼了40多年。看著觀塘由舊變新,隨著重建又重建,他的小檔搬完又搬,舖頭面積也越來越細。雖然如此,勞國坤還是守著這間小小的文具檔,因為小店跟他連繫了大半生,永不言休。

名字中明明沒有「海」字,但他介紹自己時,卻說人人稱他作海叔:「人人見到海記個名,都叫我海叔,但其實係我阿叔個名。不過都係一個稱呼啫。」說着,他拿出幾塊黑色擦膠,說這是日本製的限量版:「我都係得3盒咋,淨係賣畀啲熟客。啲熟客嚟唔畀佢,佢鬧你㗎!」說完,又拿出另一塊擦膠,着記者試用:「真係好乾淨,我唔係吹水!」

只剩下3盒的限量版擦膠,海叔說要留給熟客。(李穎霖攝)

這件是新品、那件又贏得了日本的文具大賞,海叔如數家珍般介紹店裏的文具,他更說有些文具是因和文具公司合作多年才能取貨,別處無法買到。如此熟行情,似是畢生都在此行業打滾,但其實這小生意以前只是他的副業。

不靠父蔭獨力打拼

「我可以講,我係含住金鎖匙出世,但係我唔靠父蔭。」海叔談着自己的故事,突然拋下這句擲地有聲的說話。

海叔說,自己出身在環境不錯的家庭,不過父親有兩個妻子,關係較複雜,所以他自食其力,年輕時已出來學師工作,做機器工人,後來行業北移,就轉行「做hotel」,在酒店的洗衣房維修機械,一做便是廿多年。「要on duty㗎,公司咩部門唔夠人我都要幫手囉,好似雜工一樣。」他在酒店的工作環境絶非大家想像中舒服:「佢有蒸氣燙衫,又有乾衣,所以好熱,成30幾度!」

海叔可說是「含住金鎖匙出世」,卻不靠父蔭獨力養活自己的家庭。(李穎霖攝)

作為整個家庭唯一的經濟支柱,一份收入要養大4個小朋友,又要供養母親,回想起來,海叔也說相當吃力,幸好他的叔叔這時幫了他一把:「我阿叔嗰時喺北角春秧街開文具店,佢話不如畀啲嘢我賣啦,話畀啲(文具)行知佢開分店,等佢哋畀啲貨我賣。」

44年兩度搬遷

自此,海記文具就落戶觀塘瑞和街街市,由海叔的妻子看檔,他就專心上班打拼到現在。他仍稱老婆為「老細」,自己只是小伙計:「我退休先攞返嚟睇㗎咋。」檔口經營了13年,因為該處要興建市政大廈,迎來了第一次搬遷,80年代尾被政府安置到物華街臨時小販市場,想不到20多年後,物華街變成了重建區,又要再搬。「以前個檔口大好多,多好多嘢賣。」海叔一邊說,一邊在不夠百呎的舖位比劃着以前檔口的規模:「我以前仲可以請伙計做幾個鐘。」

4年前搬到同仁市集,他起初以為這裡近地鐵站和大型商場,以為這裡個「Golden egg」,但想不到人流比以前少了一大截:「我哋依家一日做400蚊生意已經好滿足,但喺嗰邊(物華街)我哋一日做千幾蚊生意。」

同仁市集就近地鐵站和大型商場,海叔一開始也以為這個地方是隻「金蛋」。(李穎霖攝)
想不到的是,搬遷後人流稀少。(李穎霖攝)

可幸的是,仍有熟客回頭幫襯:「有啲結咗婚嘅帶啲細路仔嚟,話『阿爸阿媽都喺度買嘢』,你話幾安慰!」海叔分享自己的營商之道,就是「唔好賣假嘢、唔好貴、唔好鬧人」,本着這宗旨,他得意地說:「我做到印度人生意,我好自豪㗎,佢知道你唔會搵笨。」

44年來儲下的熟客很多都已長大成人,甚至有人帶着兒女繼續光顧海叔。(李穎霖攝)

唔做嘢會死

落戶同仁市集4年,但這卻不是小販們的最終歸處,待重建完成,他們還要再搬一次。近80歲的海叔直言,不知道新市集何時才完成:「有命入到去就搬啦!」

新市集不知何時才會建成,談及此,海叔說:「有命入到去就搬啦!」(李穎霖攝)

在今天租金、人工樣樣貴的香港,微利如文具店般的行業都「頂唔住」,在發展迅速的社區中止蝕離場,面對如此環境,海叔的店仍屹立「未」倒。仔大女大,問他為何不退休,享享兒孫福,他馬上道:「唔得!我哋做慣嘢,好話唔好聽,停親就死!」說罷,他哈哈大笑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