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大嶼填海.愈填愈熱】填海勢加劇熱島效應 產臭氧再推高氣溫

撰文:尹淑君 藍善婷
出版:更新:

特區政府正舉行「土地大辯論」,而上至特首林鄭月娥,下至智庫組織,近月就不斷提出要填海造地以增加香港的土地供應,前特首董建華創辦並擔任主席的智庫組織「團結香港基金」昨日(7日)發表報告,建議在大嶼山東部水域大規模填海2200公頃興建大型人工島,以容納百萬人口。
填海建議從來具爭議,除了有可能破壞生態,原來亦可能影響香港的氣候環境。由於香港高度都市化,發展密度高,本身綠化地亦嚴重缺乏,故城市本身已受熱島效應影響,而過去就有研究發現,填海造地可令城市熱島效應惡化,換言之,可能令近年酷熱的香港再熱上加熱。

團結香港基金昨日(7日)發布研究報告,建議於大嶼山東部水域填海。(張嘉敏攝)

廈門蛇口填海後熱島區域擴張

內地早已有就填海造地活動對熱島效應帶來影響作針對性分析,包括在2009年及2013年,就廈門港灣地區及深圳市蛇口半島的填海,研究工程跟周邊城市熱島效應之關係,其中在廈門就發現,經比較1993年及2006年兩個當地的遙感影像,顯示填海區域溫度平均升高 0.55個城市熱島等級,令相關填海區由綠島轉變為弱熱島。

研究指出,填海區域溫度平均升高 0.55個城市熱島等級,令相關填海區由綠島轉變為弱熱島。(視覺中國)

北京大學深圳研究生院環境與能源學院就發現,深圳蛇口半島填海後,2009年熱島區域較1999年顯著擴張,綠島面積顯著減少,弱熱島、中等熱島、強熱島面積均有不同程度地增長。其中強熱島正向變化最為顯著,強熱島面積增加了5.5倍,中等熱島擴張面積亦超過4倍,熱島擴張區域與人工填海增加區域高度吻合,認為人工填海工程顯著增強城市的熱島效應。

中環西九填海後區內升溫

至於香港的情況,環保組織綠色力量在2012年時曾研究中環灣仔繞道和西九填海工程,發現兩者分別令區內氣溫上升攝氏0.6度和1.8度,並認為日後政府如大幅填海,勢令各區熱島效應加劇。

鄭睦奇博士表示,如果填海興建的人工島範圍高達2000多公頃,對區域性溫度一定會有影響。(資料圖片)

綠色力量總監鄭睦奇博士接受《香港01》記者訪問時就表示,如果填海興建的人工島範圍高達2000多公頃,對區域性溫度一定會有影響,但不能夠斷言影響的程度有多大,「如果它是一個發展區,當然會產生熱島效應,這些熱島效應會出現在一個比較平原或人工島的地方。」

百萬人口人工島產生臭氧

他過去曾多次在酷熱天氣下徒步穿過香港城市邊緣與市中心,量度兩者溫差,包括九龍半島、屯門、元朗、銅鑼灣等地,發現邊緣位置如海邊與中心區域的溫差可達1.1至5.5度不等。

中華白海豚前路茫茫。(資料圖片)

鄭睦奇又指出,香港西面有很多有利於產生臭氧的因素,而臭氧的產生和溫度很有關係,如繼續在這些地方製造提高氣溫的有利因素,如把海面大幅度轉變為陸地,便會增加該區域的氣溫。

翻查天文台數據,以今午4時為例,香港平均溫度為攝氏33.4度,而尖沙咀天文台更達攝氏33.9度時,在「團結香港基金」建議的填海地區,即坪洲附近的氣溫,就只是攝氏31.3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