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年大學畢業生收入證「成功需父幹」:家境佳收入較高

撰文:廖潔然
出版:更新:

近年坊間流行一句說話——「成功需父幹」,意指父母經濟環境愈優越,子女就愈有機會或比同齡人士更早擁有個人成就,究竟說法是否屬實?政府經濟分析及方便營商處5月20日(周五)發表「2015年收入流動性研究」報告,公布不同世代大專畢業生的收入流動性及其影響因素。數據顯示,近年家庭背景與大專畢業生日後收入有關係,而就讀學系、院校、是否持續工作,等也影響大專畢業生的未來收入能否向上流。

是次研究根據學資處和稅務局的資料,分析5.7萬名大專畢業生的背景例如教育程度、性別、家庭收入等資料,與他們畢業後的收入是否有關。

成功靠父幹?

研究分析2002年和2007年的畢業生收入流動性和家庭背景是否有關,結果顯示07年畢業生投身職場後的收入和流動性與他們的家庭背景有關。家境最富裕的八大畢業生,收入明顯比家境較差的畢業生為高。換句話說,家境較差的八大畢業生往後發展很可能比富家子弟差,印證「成功需父幹」一說。

就此現象,政府建議為清貧學生提供針對性的助學金或貸款計劃,減輕他們畢業後的財政負擔。不過,教院亞洲及政策研究學系副系主任周基利教授認為,建議「不能夠真正幫到學生」,因為家庭背景關係到家庭教育、就業機會、父母人際網絡等「軟件」,與畢業後的財政負擔無直接關係。

來自低收入家庭的學生,畢業後的發展由09年起,往往較「有父幹」的遜色。(資料圖片)

自資副學士位畢業生薪酬較低?

研究顯示,02年自資副學位畢業後首10年的薪金累積增幅高達431%,而政府資助副學位的增幅只有168%,前者的流動性明顯較高。不過,以實際收入而言,02年自資副學位畢業後10年的年薪31.8萬元,比政府資助副學位畢業生的34.9萬元少3.1萬元,相當於月薪少逾2500元。

另外,資助院校畢業生收入增加向上流的機會率為15%,而自資副學位畢業生收入增加向上流的機會率只有9%。

教資會資助院校中的自資副學位或以下畢業生,雖然收入流動性較公帑資助的為高,但實際收入,卻一直比公帑資助的低。(資料圖片)

邊科畢業生最搶手?

研究指出,02和07年兩批大專畢業生比較而言,他們投身職場首5年期間,勞工市場對社會科學畢業生需求增加,薪酬增長速度比其他學科的畢業生快。不過07和12年兩批大專畢業生比較時,市場對社會科學畢業生的需求減少,取而代之是理科人才較搶手,薪酬增長較快。

04年至09年間,最渴市的是社會科學系,即使畢業生人數多,薪酬依然高,不過,近年最渴市的職業已轉為理科相關專業。(資料圖片)

廿一世紀,男女收入有別?

報告指,男性的收入流動性比女性的高,以02大專畢業生為例,即使男女起薪點相若,但工作多年累積經驗後。男性收入躋身至同齡人士的首10%成功率,比女性多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