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鉛水風波】遺禍至今 水喉愈流愈慢 居民寧願街喉取水

撰文:陳惠嫻 蔡靜心
出版:更新:
有啟晴邨居民專誠落樓,往街喉取水。(陳惠嫻攝)

11個「鉛水邨」中,首個曝光的啟德啟晴邨,即使承建商已為單位食水喉安裝濾水器,居民仍然放心不下:有人堅持到大廈分層水喉取水,甚至落樓到街喉取水;居民亦指濾水器治標不治本,近日水流更愈來愈慢。

政府應更早更快檢討問題,否則難以繼續信任政府
居民張太
揭發鉛水事件時,張太的兒子只有數個月大,她連忙帶愛子檢查。(陳惠嫻攝)

張太居於康晴樓約三年,坦言最初事件爆發時,感到十分害怕,因當時兒子只有數個月大,擔心鉛水會影響孩子發育,幸其後兒子經檢查後,證實血液無含鉛量超標,惟她曾聽聞其鄰居經檢驗後,發現「出事」。揭發「鉛禍」近一年來,她一直感到擔心,即使家中食水喉已安裝濾水器,但對於煮食用水,仍堅持到大廈分層水喉取水,才能稍為安心。她又道,政府今日才發表報告,已經過遲,認為政府應更早更快檢討問題,否則難以繼續信任政府。

直至民怨沸騰,各部門仍只是互相推卸責任,無意解決鉛水問題
居民趙小姐
趙小姐認為承建商為單位安裝的濾水器,治標不治本。(陳惠嫻攝)

「自鉛水事件開始,政府一直沒有理會,直至民怨沸騰,各部門仍只是互相推卸責任,無意解決鉛水問題。」就讀大專一年級的趙小姐,搬進啟晴邨約兩年。她認為,至於年前承建商為單位安裝濾水器,有幫助作用,惟水喉水流愈來愈慢,治標不治本。她表示,雖然政府成立小組調查事件,惟感誠意不大,「官員攞市民生命黎玩」。

李小朋友每日會下樓取兩或三次水,取水後用作煮食。(陳惠嫻攝)

就讀小五的李小朋友今午帶著紅色膠桶,到賞晴樓附近的街喉取水。他表示父母認為濾水器未必能確保食水安全,對街喉的水較有信心。他一日會落樓取兩或三次水,每次只能取半桶,因為「太重,唔夠力」。他有時亦與父母輪流取水,取得的街喉水主要用作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