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颱風山竹・澳門採訪手記】應變人禍有進步 改善水浸仍無期

撰文:勞顯亮
出版:更新:

連續兩年有超強颱風吹襲香港和澳門,去年澳門經歷十人死亡的天鴿風災,是天災更是人禍,今年無論政府和市民都嚴陣以待。記者去年和今年都到澳門採訪颱風,雖然內港等低窪地區都被淹浸成一片澤國,但最大的分別是災後的應變,民怨明顯比去年少,不過去年因應天鴿提出改善水浸的短中長期措施,一年過去,就連短期措施都未招標。
去年香港經歷天鴿後很快恢復秩序,而澳門卻束手無措,兩三日後街道的垃圾、雜物仍未清理,要出動解放軍救災;一年後,澳門破天荒停賭,更宣布翌日停工停課,反之香港上演「災難式返工」。有澳門市民對記者說,今次輪到香港應變極差,「香港政府仲衰過澳門,港鐵癱瘓亦不停工,港人當災。」

天鴿風災後澳門滿目瘡痍 垃圾堆積三日無人理

2017年8月23日,香港和澳門十號風球,當日在新聞部處理颱風報道,看到澳門情況愈來愈嚴重,除了安排特約記者採訪,還準備在八號風球「落波」後,馬上乘船到濠江。可惜澳門外港碼頭重創要停航,隨即改計劃,一隊同事馬上從深圳搭的士去珠海,另一隊準備待通航後馬上到澳門。

去年我在風災翌日清晨抵達澳門,看到澳門市區的境況,用「滿目瘡痍」來形容一點不為過。全澳大範圍停水停電,垃圾堆積兩三日仍無人清理,澳門當局消息發布混亂,無通報失蹤人數,令謠言滿天飛,香港記者被拒入境,澳門記者同行說好在有香港記者在。印象最深的一幕,是8月25日解放軍進城協助清理十月初五街,堆積三日的淤泥、垃圾引起惡臭,行政法務司司長在解放軍出現後才落區「慰問」,換來的是商戶和居民怒氣沖天。

今年香港和澳門都嚴陣以待威力更強的超強颱風山竹,香港傳媒因應去年經驗,在風暴來臨前已經到達澳門採訪應變措施。問街上的途人,都指澳門政府比一年前大為緊張,當局更在「風平浪靜」的風暴前夜在全澳響警報,開始疏散低窪地區居民,更來回勸諭選擇死守的居民。

+7

澳門早勸諭居民撤離 仍有人死守要消防救援

9月16日,山竹吹襲香港和澳門,澳門在早上9點掛九號風球11點掛十號風球,改掛風球前亦早早預報,而去年天鴿吹襲期間,香港發出十號颶風訊號前十分鐘,澳門才剛轉掛八號風球。

中午12點,澳門內港海水開始倒灌,一片汪洋的場景再現,但可幸這次並無遇上天文大潮,水位不及天鴿。記者在預計水深超過2.5米的黑色風暴潮警告生效時,看到最高水位約及蛙人頸部。去年有店主被洪水沖入地庫而溺弊的十月初五街,只有少數人留守,最後亦在消防出動橡皮艇、水上電單車下,救離水浸區,與去年採訪時居民抱怨洪水時「報警無人理」的情況大相徑庭。

短期加高擋水閘未招標 中長期措施落實無蹤影

災後最考驗政府和市民的應變能力,內港、下環等地區停電,但澳門當局隨即表示是主動拉閘,以免變電箱短路,到當晚和翌日早上,記者再去停電區域,部分地方已經恢復供電。

山竹來襲翌日早上,十月初五街的街道垃圾基本已經清理好,雖然商戶依然損失慘重,但可幸無人命傷亡,居民毋須再面對無出現垃圾、淤泥日曬兩日無人清理的人禍,亦可幸毋須把「滿目瘡痍」四個字寫在報道中。

記者最不願見到的災情並無出現,但在澳門低窪地區的居民,每過一兩年就要經歷水浸,他們的痛苦其實沒有減退。水浸問題一直困擾澳門居民,澳門政府2011年成立跨部門小組,研究解決內港水浸的方法,但到2015年才裝不足半米高的擋水閘,天鴿和山竹來襲時,一點作用都沒有。天鴿風災後,當局決定加高擋水閘至1.5米,作為短期臨時措施,但一年過去,仍未招標;長遠計劃是澳門與廣東省合作,在外面灣仔水道口建設擋潮閘,今年4月呈報至中央政府,但之後未有進一步消息;內港北建造雨水泵房等計劃,最快都要今年第四季動工,至2021年建成,到時才可以應付大雨同天文大潮。

一年前港人看澳門受災 一年後澳門人看香港災難式返工

民怨比一年前大減,另一個原因,是澳門當局破天荒停賭,讓賭場工作的市民在三號風球下便能回家應變山竹,更預計風後翌日需時清理,澳門公務員帶頭停工,全澳亦停課。

相反在香港,單看災情已經比澳門嚴重,杏花邨、鯉魚門、大澳、紅磡、葵涌、上水、大角咀……新聞點在多處出現,全港多處塌樹,港鐵、巴士公司早已預告無法全面恢復服務,但翌日,港府無宣布停工,亦無帶頭停工,「災難式返工」一幕,或許是人禍。

一年前,港人看澳門的人禍,慶幸自己安然度過;一年後,澳門市民對我說,看到香港的新聞,覺得香港政府「仲衰過」澳門,「這次是港人當災」。

澳門在超強颱風山竹吹襲後翌日,公務員帶頭停工,反之香港依然要返工,上演一幕「災難式返工」。(盧翊銘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