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大辯論】農業界反「分餅仔」開發農地 批違背新農業政策

撰文:勞敏儀
出版:更新:

為期五個月的土地大辯論將於本月底結束,其中一個供應選項「利用私人新界農地儲備」,惹來極大爭議。農業界發起聯署,反對土地供應專責小組採用「分餅仔」方法,先動用未有政策保護的農地達成覓地工作,餘下的才劃作農業優先區,與早年提出新農業政策相違背。有團體質疑,政府現在是「執舊石頭揼落自己度」,擔心方案一旦被接納,只會令地主加快逼走農夫,非法傾倒泥頭破壞農地等,令棕地不受地擴散。

多個農業團體認為,截至去年底,農地復耕計劃的申請人約有300人,平均輪候5年。(勞敏儀攝)

透過公私營合作模式發展新界私人農地的土地選項,近月備受爭議。農業界發起聯署反對肆意開發農地,自8月底起已收到包括90個農場及農業團體和393位關注農業發展的團體及個人聯署。

農業優先區一拖再拖  業界擔心優質農地被建屋

過去多份施政報告均有提及研究設立農業優先區,物色較大面積的優質農地,並制定政策和措施,促使荒置農地恢復農業用途。發展局長黃偉綸在今年6月書面回覆立法會議員質詢時表示,研究預計可於今年下半年開展。

大辯論將住屋與農地對立

農業界預料,需花上幾年時間才完成報告,質疑政府欲放棄新農業政策目標,採用「分餅仔」方法,先動用未有政策保護的農地達成覓地工作,餘下的才劃作農業優先區。香港有機生活發展基金主席林志光認為,土地大辯論把「住屋」及「農地」形成假對立,質疑政府在農業優先區未落成前提早把農地釋放,只是加快發展商把囤積農地加速發展,損失優質農地。他認為,政府當年有心推動新農業政策,現在是「執舊石頭揼落自己度」,希望政府加快研究,趕在專責小組提交研究報告前完成。

農業界擔心,一旦私人農地被發展,會製造誘因令地主加快逼走農夫,非法傾倒泥頭破壞農地等,讓棕地擴散,嚴重影響農區及鄉郊規劃。(勞敏儀攝)

農地復耕平均輪候5年

農業團體指出,截至去年底,農地復耕計劃的約有300人申請,平均輪候5年,這是因為全港尚餘約4400公頃農地,除了當中約700公頃屬常耕農地,大部分被地產商及地主囤積荒廢,靜候發展機會,惟專責小組建議以公私合營方式開發農地,以公帑協助發展商解決基建設施,讓農地更輕易完成改劃,變相為發展商掃除發現限制,嚴重向發展商傾斜。農業界認為,如政府採納,會造成誘因給地主加速逼遣農夫,非法傾倒泥頭破壞農地,讓棕地不受控地擴散,嚴重影響農區及鄉郊規劃。

香港有機生活社社長黃如榮指出,當農民得知農地被納入土地選項也感到愕然,擔心優質農地被棕地化,上述數據也反映並非「有田無人耕」,近年也有不少市民報讀農業培訓課程,有意投身農業。

綠田園基金總幹事劉婉儀也補充指,本港約98%蔬菜均從外地入口,供應量及菜價容易受外來因素影響,影響最大的是弱勢社群。她認為,若政府鼓勵全面復耕,本地蔬菜自給率可由不足2%,提升至接近3成。

農業界作出聯合聲明,要求政府必須設立農地保育政策、促進農地復耕、重新規劃棕地,以及盡快採納其他土地發展替代方案取代農地建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