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指七成受訪大學生有抑鬱症狀 五成有焦慮 與運動學業有關

撰文:李慧妍
出版:更新:

香港醫學雜誌公布有關本港大學生抑鬱和焦慮的調查發現,在八間大學的1,200名本科生中 ,發現近七成、767名受訪者有輕度至重度抑鬱症狀,約9%有中重度至嚴重抑鬱症狀;另外逾5成學生有輕度至重度焦慮症狀,5.8%有嚴重焦慮症狀,與學業困難程度相關。調查研究認為,經常運動、有自信心、對友誼及學習成績滿意的學生,較少出現抑鬱和焦慮症狀。

調查發現,本港大學生中,約9%有中重度至嚴重抑鬱症狀。(資料圖片 / 高仲明攝)

本港學生自殺率增加,引起社會關注。是次研究由香港大學醫學院團隊負責,在2016年9月至10月期間,於本港八間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資助大學,各邀請150人,合共1,200名本科生作三套問卷調查,了解本港大學本科生的抑鬱症和焦慮症的病患率,及其症狀的相關因素。受訪學生年齡由18歲至29歲,男女比例分別為38.1%和61.9%。

調查發現,有68.5%、即767名受訪學生,有輕度至重度抑鬱症狀,與生活習慣及心理狀況,包括運動、自信心、是否滿意學業成績,及對未來看法等相關。另外,有54.4%、即599名受訪者有輕度至重度焦慮症狀,與學業困難程度相關。研究發現,如果受訪學生對友誼和睡眠質量滿意,及有自信心,焦慮症狀較少。

經常做運動有助減低抑鬱情緒

研究指出,大學生有抑鬱症及焦慮症情況較高,結果與10年前的類似調查結果相近,認為主要原因是升讀大學後,學業愈來愈大,憂慮未來前景不穩定,及社交媒體使用趨於普遍。研究表示,出現焦慮是患抑鬱症的前因,然而經常做運動,可減少生理和心理上的抑制情緒,因運動會帶來興奮作用,並可提高自我信心,擴大社交圈,從中獲得樂趣。

此外,個人對未來的樂觀情況,亦受社會因素影響,當個人地位處於劣勢、失去安全感及受歧視,則會影響個人心理健康。至於睡眠質量對緩解焦慮有幫助,研究指個人應每日保持7至9小時睡眠時間,睡前避免使用電子產品、飲咖啡或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