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麗瑤亞運精彩過後重返校園 為準備到校實習心情忐忑

撰文:李家偉
出版:更新:

印尼雅加達亞運會月初落幕,港隊在今屆賽事大豐收,共收獲46面獎牌,成為歷年之冠。
然而港隊中不少職業運動員同時兼任學生身份,精彩過後回到學校也要面對學業,同時亦要為未來做好準備;其中呂麗瑤將到校實習,為投身體育教師行列作準備,然而卻因此感到心情忐忑。
事實上,近年有不少運動員在香港中文大學修讀課程,近年校方更改革有關運動醫學的碩士課程,讓有意在此行業發展的在職在學運動員再添一道出路。

四位曾經在亞運奪得獎牌的運動員,大家的關係除了是港隊隊員,原來亦是中大師姐妹。(李澤彤攝)

「欄后」呂麗瑤、乒乓球將李皓晴、在亞運壁球女子團體奪金的李嘉兒及三項鐵人女將蔡欣妍,四人共通點除了是曾經在亞運為港隊奪得獎牌,同時她們也是香港中文大學的學生。在亞運精彩過後,重回大學生身份的她們亦要面對學業及家庭問題。

呂麗瑤為準備到校實習 心情忐忑

現時在中大修讀體育教育學士課程的呂麗瑤指,本來在去年要到校實習,一嘗成為體育教師的感覺,但遇上四年一度的亞運,為作好比賽準備,只好向學校要求延期進行。

亞運過後,原定在去年進行的實習,將在今年10月開始,見慣大場面、參與過不同國家賽事的她,卻笑言心情忐忑,仍要摸索如何拿捏與學生之間的關係。

呂麗瑤與家人關係和睦,提到家人時不時會心微笑。(李澤彤攝)

運動員要協調好與家人關係 呂麗瑤形容母親性格「騰雞」

全職運動員每星期周一至周五都要在香港體育學院留宿訓練,周六及周日成為了僅有的私人時間,如何與家人維持良好關係亦成為他們的一大難題。

與大多運動員一樣,呂麗瑤也會用僅餘的空暇時間回家與家人見面。她笑言家母性格「騰雞」,因怕會打擾自己不敢多問,往往都是透過報章了解自己的近況,所以自己亦十分珍惜與家人相處的機會,每次出外比賽前都會堅持回家吃一次母親煮的晚飯。

想成為全職運動員 蔡欣妍卻因此與父不咬弦

而蔡欣妍就曾經就是否要成為全職運動員,與父親有不愉快的討論,令關係轉壞。曾經想過放棄全職生涯,但因她始終認為未有善用天賦,在討論後終獲家人認同。蔡欣妍直言現時「大家都好想知道大家發生嘅嘢」,家人間甚至透過相片主導的社交平台緊貼大家現況,稱現時與家人的關係變得更好、更緊密,自己也有所成長。

然而運動員職業生涯短暫,不免要為將來作詳盡打算。現時幾位中大運動員仍是學生,雖然畢業後應先繼續擔任全職運動員,但到需要面對退役時,呂麗瑤直言不打算做教練一職,雖然在田徑上屢創佳績,但她表示自己雖熱愛比賽的快感,但並不熱愛教導田徑的工作,因此會否依照課程導向成為教師,或要留待退役時才會有正式決定。

透過精英運動員計劃重返校園的李皓晴,希望可以知識尋找更多出路。(李澤彤攝)

在亞運連奪兩個獎牌的乒乓球將李皓晴,現時與呂麗瑤修讀同樣課程。她在中學毅然放棄學業轉為職業運動員,在球壇打滾逾八年,最後又因家母的建議決定再度「揹起書包」。當時中大已與體院簽署精英運動員計劃的合作備忘錄,李皓晴就此透過計劃來到中大,希望以知識尋找更多的出路,她又感謝中大給予她機會重返校園。

中大骨科系主任容樹恒同時是港隊的「軍醫」,他表示中大近年改革了運動醫學課程,令有意就讀的運動員亦可報讀。(李澤彤攝)

為配合全職運動員 中大可將學習期延至8年

中大現時不乏對學生運動員的支援,如有將全職運動員的最長學習期限延長至八年等彈性措施,近年更改革了運動醫學及健康科學理學碩士課程,讓有意在運動醫學方面發展的運動員修讀。課程教授、中大骨科系主任容樹恒指,碩士課程內容包括處理運動創傷、急救、物理治療及科學理論等範疇,過去一直是醫生、物理治療師用以增潤知識的課程,因香港沒有其他的運動醫學碩士課程,所以修讀課程在作進修亦有相應優勢。

只要對運動行業有熱誠均可報讀

課程現時已開放予有興趣的人修讀,在今屆亞運的壁球女子團體比賽中奪得金牌的李嘉兒亦是學生之一。容樹恒提到,報讀人即使本來並非醫學專業,只要展現出對運動行業有熱誠,即可獲批准修讀,前提是需要先修讀專業知識的學前班作補習。

課程中有兩成學生是職業運動員

現時有約七成的學生是醫生、物理治療師,有約兩成的學生是職業運動員。據了解,課程的出路除了醫生及物理治療師,亦有運動創傷防護員、體適能訓練員、或研究員等,相信修讀課程的運動員未來亦可有更多出路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