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竹餘波】環團:康文署早已購買碎木機 枯枝應原址處置免浪費

撰文:勞敏儀
出版:更新:

超強颱風「山竹」襲港,多區塌樹殘骸堆積如山,政府於啟德開設兩公頃的「臨時木料廢物收集處」,暫存收集到的木料和園林廢物,立法會內務委員會明日(4日)將召開特別會議,討論「山竹」準備、應變及善後工作。
有環團表示,啟德收集處已即將爆滿,康文署轄下不少公園仍有塌樹未清理,並得知康文署早已購買碎木機,認為署方應自行消化部份枯枝,減少浪費及運輸成本。《香港01》正向康文署查詢,暫未獲回覆。

譚凱邦(左二)表示「臨時木料廢物收集處」已接近爆滿,建議政府應在鄉郊、遠離民居的地方預留地方放置塌樹。(勞敏儀攝)

環團:木料收集區逾9成爆滿 應在塌樹處原址處理木料

「山竹」襲港後,政府收到逾4.6萬宗塌樹報告,當局在上月21日在啟德發展區設立臨時木料廢物收集處,收集各區的塌樹,惟環保觸覺及樹木專家在上周二(25日)視察啟德暫存樹木情況時發現,一半存放區已爆滿,且傳出阿摩尼亞味道。

環保觸覺義務總幹事譚凱邦表示,收集處目前已超過9成爆滿,據悉康文署早已購買碎木機,認為署方轄下不少公園仍有塌樹未清理,應考慮以碎木機在公園自行消化部份枯枝枯葉,可用作覆蓋物之餘,也可免卻運輸成本。他認為,康文署有最多資源管理樹木,應設立機制原址處理枯枝。

「我樹我城」創會成員楊子傑補充指,本港覆蓋物幾乎百分百是從外國引入,不但有機會引入外國害蟲,也浪費公帑,質疑為何不能使用本地覆蓋物,減輕堆填區壓力。

譚凱邦指,獲悉半年前康文署已購置碎木機,認為署方應自行處置轄下公園內的塌樹。(譚凱邦提供)

樹木專家建議做好源頭分類   提升木材質量

中文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退休教授趙紹惠認為,「山竹」過後產生大量廢木,惟政府沒有扶持回收業發展,也欠缺意識做好回收配套,質疑現時儲存在收集處的木材,為何不能做好分類及保存,添加棚架保持木材乾爽。她認為,最理想是做好源頭分類。她又指,中國是全球入口木材最多的國家,質疑本港為何不能把風災後的木材乾淨處置,再運至內地升級再造。

她補充指,風災後產生不少病樹,帶同病蟲、病菌進入收集處,容易與其他樹木交叉感染,現存的木材只能勉強轉化成肥料或覆蓋物,認為未來政府應著重衞生及儲存層面,否則木材的質量只會向下滑。她又建議,政府可動用已復修的堆填區處理園林廢物,只需少量人手及基本配套,可把大批枯枝用作堆肥,減少浪費。

不少公園內仍有風災後的枯枝枯葉,環團認為最理想做法是原址處置,免卻運輸成本。(譚凱邦提供)

許智峯:過去9成半政府園林廢物送堆填區

根據發展局2014年公布的《減少和處理園林廢物指引》,建議在大型公園或花園原地設置碎木機,方便即場把回收到的園林廢物分類,製成覆蓋物,再在原本的種植範圍內使用。民主黨立法會議員許智峯質疑有關指引過去未曾落實。

許認為,由塌樹轉化成的覆蓋物,可仿效外國變成兒童遊樂場的地面,也可成為肥料,但過往政府每年產生約9000公噸園林廢物,絕大部分被棄置於堆填區;而大件木材即使不能做成最好的傢俱,也可考慮做成公園的欄杆、木凳、指示牌、擺設等,但政府卻選擇從外地訂購,認為是「浪費及反智」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