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師學會年獎 建築署成贏家 半世紀唐樓大變身

撰文:李彤
出版:更新:

香港建築師學會今日公佈2015年年獎,在58項參選作品中,建築署成「大贏家」,共獲得5個獎項,當中包括終審法院復修、東區環保站及保良局何壽南小學等工程。此外,成都遠洋太古里、長沙叮叮創意中心、聚舍及匡智松嶺賽馬會智障人士綜合訓練設施,亦獲頒奬項。

政府建築署今年一口氣奪得五個獎項,其中終審法院復修工程更獲境內年度大獎。
終審法院復修工程既保留建築物原貌,又加入現代燈飾元素。(建築師學會提供)

終審法院復修工程

終審法院復修工程獲得「全年境內建築大獎及主題建築獎-文物建築」,該大樓於1912年啟用,及後曾改作立法會議事廳,金鐘政府總部及立法會大樓建築群落成後,政府將其復修為終審法院。而建築物外部早於1984年已被列為法定古蹟。

負責復修工作的建築署高級建築師鍾鳴昌表示,法院內由於不准拍攝,難以掌握物業的結構,加上建築物內欠缺走火通道、消防設備及無障礙通道等設備,故單是勘察工作已用上一至兩年,復修工程又另需一年,同時要小心處理結構及負荷等問題,不能破壞歷史感。

建築師刻意保留終審法院內部的拱門設計,而登記處則以木地板及玻璃元素為主。(建築師學會提供)
保良局何壽南小學外牆及正門引入中式設計元素,打破傳統學校倒模建築模式。(建築師學會提供)

保良局何壽南小學

獲得「香港建築師學會境內優異獎 – 社區建築」的保良局何壽南小學,設有30個課室,但打破傳統7至8層高的學校校舍設計,改為3至4層高,同時又升高籃球場拉近課室與戶外空間的距離,令空間感更融洽。

負責設計的建築署高級建築師溫灼均指,由於學校附近多高樓,位處繁忙街道之中,故特意將學校營造成一個微型城市、引入層層遞進的空間感,降低學校的高度同時再透過接橋、柱廊及庭院等穿梭全校,並加入大量綠化、花園及木材元素,營造成一個綠洲。

校舍內設有不少接橋、樓梯及柱廊等,將學校不同空間部分連接起來。(建築師學會提供)
服務式住宅The Camphora大業主為信和集團。(建築師學會提供)

The Camphora

獲得「主題建築獎-文物建築」的The Camphora,為一幢位於尖沙咀海防道的服務式住宅。物業前身為一幢建於1950年的宿舍,樓高8層,外型採流線型設計,惟早年每層的露台被圍封並加上玻璃窗,用盡每吋空間。

負責是次活化的何世樑建築設計有限公司總監何存德指,最大的改動是重新解封露台,將玻璃門窗向內移,既可增加戶外空間,避免陽光直射室內,減低室溫及冷氣使用,又可以保留原建築特徵。他認為,現在的保育政策傾斜了很舊的舊樓,如過百年歷史的景賢里等,惟40至70年代的建築物卻好像被忽略了,形成一個真空層,這類舊樓其實再過20、30年也會成百年文物,現在應要著力保留。

建築師將門窗向內移,騰出露台,讓住客可享受鬧市中的戶外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