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士精子健康】港大研究:40歲後精子質素跌、精液減

撰文:朱韻斐
出版:更新:

「有仔趁嫩生」這俗語應該有其道理,最新一期的《香港醫學雜誌》,刊登一項涵蓋本港逾3,000對夫婦的研究指出,男性年齡愈高,特別是在40歲後,其精液量、精子前向活動能力、總活動精子比例都愈低,反映年齡和精子質量成反比。
研究亦指出,有意生育的夫婦年紀愈大流產機會愈高,但研究認為男性年齡與人工受孕的成功率關係相對少。

研究發現,男性年齡與妻子年齡與流產率呈正關聯,年齡愈高流產機會愈大。(VCG)

上述的回顧隊列研究,分析了香港大學、瑪麗醫院輔助生育數據庫2004年至2014年間,3,549對接受首次體外受精生育服務的夫婦數據,檢視男性的年齡對精液質素和體外受精活產率的影響。

或與睾丸功能下降有關

研究將男性分為少於40歲和40歲或以上兩組,發現40歲或以上男性精子濃度較高,相信與隨著年齡增長精液量減少而提高了濃度有關,這批40歲或以上男性的精液量、正常前向活動精子比率、總活動精子比率均較低,反映年紀和精液質量成反比。研究人員相信與睾丸功能下降有關,但研究結果指出年齡增長對於受精率的影響不顯著。

研究發現,男性年齡和精子質量成反比。(VCG)

研究亦發現,男性年齡與妻子年齡與流產率呈正關聯,即年齡愈高流產機會愈大;分析顯示妻子年齡、獲卵總數和所移植胚胎數目,與體外受精活產機會有關,但男性年齡與人工受孕的成功率關係較少,男性年齡不能成為預測體外受精活產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