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億漁業基金追蹤】400萬培訓 導賞員無人請

撰文:林若勤
出版:更新:
2012年禁止拖網捕魚後,大多漁民改為遠洋作業和養殖漁業,近岸作業只被視為休閒漁業一種。(潘思穎攝)

5億漁民持續發展基金,其中有四百多萬是資助漁民轉營做生態導賞員。不過,拿了一紙證書, 是否真的可以「搵食」?負責培訓的環保協進會承認,曾經培訓過150人,但絕大部分也找不到工作,希望政府能發展連帶生態產業。

「香港從前是一個小漁村,擁有一個水深港闊的維多利亞港。」這句說話很多人也耳熟能詳,不過漁業早已式微,根據2013年統計處的數字,漁業、農業和礦業加起來的生產力,不足全港生產力的1%。加上近年海資源枯竭,2012年落實禁止拖網捕魚後,漁民生計更是百上加斤,轉營成為唯一出路,但如何轉?

姜紹麟手持魚籠示範導賞技巧,介紹漁民文化和生活。(潘思穎攝)

一向與地質公園合作的環保協進會,曾多次舉辦地質公園及漁民文化導賞團,邀請漁民兼任導賞員,講解漁民生活、表演織網、撒網、放籠等技巧,當觀眾看見真的有魚撈上水時反應非常好,因此申請漁業持續發展基金培訓更多的漁民成為導賞員。

 

環保協進會的兩個漁民導賞員訓練計劃,共收到漁業持續基金的468萬資助,協進會將會在未來兩年舉辦共240次導賞團活動提供實習機會,預計會培訓出160名漁民。

 

項目經理姜紹麟說:「大多漁民都比較害羞、沉默,我們將會邀請話劇導師引導漁民,教授講故事和身體語言技巧。另一方面漁民的捕漁知識豐富,卻不諳背後的科學理論,因此我們亦會邀請大學教授解釋海洋生態、地理等科學知識。」

 

姜續說:「我們計劃在新界東北水域設立一條新的導賞團路線,以兼職形式聘請漁民擔任導賞員和助手,提供更多實習機會,讓他們體驗轉營的可能性。問卷調查亦發現漁民的回應正面,有漁民說自己大膽了,也很喜歡和市民分享自己的經驗。」

 

不過協進會主席邱榮光承認,他們之前類似的計劃兩年間已培訓了150名生態導賞員,但絕大部分也配對不到工作,因為香港缺乏連帶的產業,根本很少公司做生態旅遊:「漁民想用自己的漁船帶團,但海事處又不批准。巿場上又很少中介,或者公司搞生態旅行團,是很難找工作。唯有望政府發展多些生態旅遊。」

 

黃煥忠教授主力研究有機漁農技術,過去曾設立有機農業認證系統。(受訪者提供)

另一個獲批資助的計劃,是幫漁民「升呢」。香港有機資源中心認證有限公司,計劃設立和優化香港唯一的有機漁業認證系統,中心主任黃煥忠教授說:「以往我們成立了有機農業認證,最初有機菜被批評太貴,但現時市面上也很受歡迎,相信有機漁業也有發展空間。」

 

他補充:「漁民大多不是有錢人,要提供足夠的誘因才會嘗試新的技術,而有機魚糧只可以在歐洲訂購,因此成立100萬的滾存基金,以記帳形式代購有機魚糧,減低漁民的財政壓力。」

 

黃煥忠相信推廣有機認證,可以給巿民多一個選擇,漁民多一條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