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鳥共融.有片】細數落入凡間的飛燕 普查員直擊八哥佔領燕巢

撰文:鄧麗婷 黃偉民
出版:更新:

漫步橫街窄巷,城市人習慣低頭疾走,少有抬頭看看天空飛鳥,聽聽風聲鳥鳴。
「平凡亦可,平淡亦可,自有天地……」在你我生活的小社區,或有不少燕子寄居屋簷下,牠們並非「雀仔明星」,未如黑臉琵鷺般惹人注目,卻跟你我如此親近。
在香港,有一群愛燕之人,每年趁家燕來港繁殖的五至六月,出動到各區數燕巢,記錄家燕及全年居於香港的小白腰雨燕蹤跡,為平凡生活的燕子,記下不平凡的傳奇。《香港01》記者採訪他們尋覓燕蹤的一刻,更親歷八哥佔領燕巢的一幕。

一名男士在中大大學圖書館外,用望遠鏡細察圖書館的屋簷。(鄧麗婷攝)

「1、2、3、4……17。」烈日當空,七名男女圍繞中文大學大學圖書館踱步,頻頻抬頭觀望,然後舉高望遠鏡,細察圖書館的屋簷,口裡唸著多個猶如摩斯密碼的數字,時而與伙伴交頭接耳,時而揮筆記錄,似有所找。

望遠鏡聚焦一隻白腰雀鳥。(黃偉民攝)
各人同時抬頭觀察圖書館屋簷,有人指手劃腳,有人唸出數字。(鄧麗婷攝)

七人之中,部分人戴了行山帽、防曬手袖和太陽眼鏡,一幅「作戰裝束」,似是登高,又似觀鳥。然而大學校園裡沒山沒坡,再仔細看,各人胸前掛著一個雙筒望遠鏡,手執一塊筆記板,似是一個記錄者。

抬頭看,厚雲蔽日的天空中,有數十隻燕子展翅滑翔,灰暗天色化作一張畫紙,由姿態不一的燕子以飛行軌跡作畫,繪出自由奔放的「印象派」畫風。燕子群「吱吱」叫,猶如一場大自然演奏會,視覺及聽覺都很豐富。

記者的相機鏡頭追隨燕子飛回圖書館的屋簷,聚焦在密集的燕巢上。

答案,終於揭曉。

圖書館簷下有密集的燕巢。(黃偉民攝)

數數字、望遠鏡、燕巢……圖書館簷下的七名男女,原來是燕巢普查員。

Jay(左三)表示,以前中大任何地方都有燕子的蹤影。(鄧麗婷攝)

邵逸夫堂燕巢不見了

記者捉住其中一名年輕人追問。Jay說:「我以前住中大的,但那時未有認真觀鳥;現在認真觀鳥,所以回來母校幫忙數下雀仔。」他指,燕子的飛行軌跡很特別,故也特別「難影」,而且小白腰雨燕會周圍飛覓食,整個中大的任何地方都有牠的蹤影,聽到牠叫,「以前讀書時,邵逸夫堂那邊都有更多燕巢,但現在沒有了」。

Jay首次擔任燕巢普查員。對於數燕巢初體驗的感覺,他說笑道:「第一次抬高頭,覺得頸部好累;平時低頭玩手機,現在就可平衡」。

簡生、簡太(右一、右二)用望遠鏡細看燕巢,記錄數量。(鄧麗婷攝)

不遠處,一對男女正在合作數燕巢,一人說出燕巢範圍,另一人報上燕巢數目核對,一來一回,甚為順暢、合拍。走近一問,二人果然是夫婦——簡生、簡太。

簡太直言,受丈夫感染,不但愛上觀鳥,更一同參與數巢。(鄧麗婷攝)

燕子平凡但親切

簡太坦言,受丈夫感染而愛上觀鳥,並第一次伴夫唱婦隨,結伴到中大數燕巢。簡生侃侃說,先是接觸雀鳥攝影,對照圖鑑時卻發現很多東西不懂,故在香港觀鳥會報讀課程,「讀完之後,反而少了攝影,以觀察和做筆記為主」。燕子來說,他指多在夏天觀察牠們築巢和育雛,與其他雀鳥不同,例如觀賞林鳥會看牠美麗的羽毛、水鳥就看牠遷徙,「燕子太平凡了,沒特別留意,但牠們住在我們附近,有一種親切感」。

中大大學圖書館是全港最大的小白腰雨燕群落。(鄧麗婷攝)

簡生今年已是第三次來中大數燕巢。「聽導師說,中大(大學圖書館)之前做了一些維修,但都做了好多保育,所以是香港一個人與大自然平衡的好模範。」問到有否在數燕巢前提點太太作何準備,他笑說:「讓她自己感受一下吧!」簡太也笑著猛搖頭說:「無呀!」但他就補充,數燕巢常用雙筒望遠鏡,「尤其是小白腰雨燕飛得快,單筒會追不及」,看水鳥就用單筒,可以看遠些。

燕巢普查員記錄每個屋簷口的燕巢數量。(鄧麗婷攝)

燕子非雀仔明星 卻是生活一部分

燕巢普查員之中,Jan最為資深,數巢經驗達到八年。她指,燕子多、常見,所以容易被忽略,好多人都習以為常,「牠不是雀仔明星,好多人追捧,拿大炮(單反相機)去影」,但牠們在香港繁殖,也需要我們去搜集多些資料。

「離遠觀賞好些。」Jan直言,燕子已是生活的一部分,可說是「鄰居」,可能比你和我更早在那兒住。

小白腰雨燕飛得快,並可把捕得的飛蟲儲在口中,一次過餵吸哺雛燕。(黃偉民攝)

八哥侵佔令燕巢過重下墜

是次燕巢普查領隊是香港觀鳥會燕子研究組的燕巢普查統籌王學思(阿思)。她指,中大大學圖書館是全港最大的小白腰雨燕群落,「今年有幾堆燕巢剝落,去年已發現有八哥飛入燕巢繁殖,但牠們體重較重,繁殖後令到燕巢過重而下墜,造成一些破壞」,整體減少二至三十個燕巢,但仍然相當穩定。

阿思表示,高架公路橋底也是雨燕群居地。(黃偉民攝)

除了中大大學圖書館,阿思表示,城門隧道及屯門公路等的高架公路橋底也是小白腰雨燕的群居地。「橋底比較少裝修,所以牠們可以有一個穩定的環境。」但礙於公路橋底的高度,數燕巢有一定難度,需要依靠太陽西斜的照明及拍照而作記錄。

八哥攻佔雨燕的巢穴。(黃偉民攝)

燕巢普查始於2003年,先由大埔、元朗開始,至2005年擴展至全港,作為普及教育。阿思補充「十八區每區都有一個點」,每年平均有約八十人參與,需要先參加簡介會,才可成為普查員。她指,當中57人有超過五年的數巢經驗,14人更有逾十年經驗。

hotl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