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奴】「有樓有高潮」扭曲價值觀 房屋問題成社會動盪導火線

撰文:王潔恩 梁逸風
出版:更新:

房屋問題困擾港人,甚至成為跨世代難題。有學者警告,「民生之本是房屋,若住屋解決不了,很多問題都解決不了!」
學者又指出,雖然政府不停推動置業,但門檻卻越來越高,「安居樂業」成奢望,政策目標與現實差距不停拉闊,造成社會挫敗感;個人置業問題還變成父母的「財力比拼」,等同將世代差距一代傳一代,加重社會怨氣。

樓價居高不下,置業難不單造成住屋問題,更影響人生價值觀,近年社會湧現「有樓有高潮」、「無樓咪白撞」等奇腔怪調,正是扭曲價值觀的寫照。無怪香港首富李嘉誠在退休當日開腔「提醒」:「如果無樓就不跟你結婚......如果我是男方,就會對(女方)講,你趁現時年輕,快找另一個(伴侶)!」

私樓劏房化 年輕人怕結緍生育

「單位細小,生下(嬰兒)又可以放在哪?」理工大學應用社會學系助理教授鍾劍華說,結婚生子看似人生里程,但香港現實環境卻難以做到。他說,為求住屋,香港人即使單位「再細也要」。發展商亦「將貨就價」,不少新樓盤的單位越劏越細,大廳幾乎只能放下大床,洗手盆更被設置於企缸內。鍾劍華認為,這種居住環境影響人們結婚及生育意願。難怪香港生育率在國際排行榜名列倒數第四。

政府統計處數字顯示,本港人均居所面積約為161呎,惟現時部份「納米」單位面積比此小。即使對單身一族來說「勉強過關」,但很多人置業是為了組織家庭,當他們被迫蝸居「納米」單位,人均面積便遠遠低於此標準。鍾劍華直言,就算一家人同睡一張床,還要找人照顧小孩,「到時又可怎辦?」

然而,新盤單位「越劏越有」,不停挑戰住客底線,例如,香港興業旗下大嶼山愉景灣第1A及1B區項目今年獲批入伙紙,當中最細的7伙單位,面積只有43平方呎,即只有三分一個泊車位,「細絕」全港住宅單位面積。

更有甚者,即便是這麼狹小的私人空間,想要擁有也得付出高昂代價,以大角嘴新盤「尚璽」為例,項目最平單位呎價約2.5萬元,面積158呎。按統計處今年第二季家庭入息中位數(住戶平均人數為2.8人)計算,一個家庭要不吃不喝十二年,才買得到。

試想想,若全港的樓都只得百多呎,屆時誰會生育?誰會結婚?
中文大學劉佐德全球經濟及金融研究所常務所長莊太量

民生不能安頓 民心都很難安頓

民生與民心緊緊雙扣,但年輕人無立錐之地,樓價遠超過儲蓄增幅,社會民怨四起。特首林鄭月娥曾提出重建「置業階梯」,明言要為不同收入的家庭重燃置業希望,但置業門檻卻越來越高。鍾劍華坦言,「安居樂業」在香港已成奢望,而政府目標與結果不一致,令理想與現實之間差距不停拉闊,造成社會挫敗感及失望感。

近十年造成的政策效果就是「未能置業難安居」,你想安居,就一定要置業;你不置業,就一定難安居。
理工大學應用社會學系助理教授鍾劍華

鍾劍華說,年輕人要自立的話只能租樓住,而多年辛苦儲蓄的「血汗錢」,亦可隨時被一個樓市升浪蓋過,「上車」無期:「他們(年輕人)這兒成長,願意在這兒生活,一同參與建設,安身立命,但你(政府)連保證我有一個合理的住屋安排都沒有,這是一個很大的挫敗。」

「靠父幹」世襲差異 加重社會怨氣

置業難,近年出現「成功靠父幹」的說法,根據統計處2016年中期人口統計,全港約有121.7萬人擁有自置物業,當中有2,352人未夠21歲已成為業主,其中59%人更未有按揭供款及借貸還款。年紀輕輕已可「買斷」物業,不少人都推測或可能是父母幫上一把的結果。

「拼爹拼娘」成為「成功」指標,鍾劍華認為並不健康,「道德上,成年人要依賴父母先可以係社會立足,其實是」他認為,個人的置業問題變成父母的「財力比併」,等同將世代差距一代傳一代,甚至造成世襲差異,加重社會怨氣,「如果要靠父母先可以解決問題,出現『單身寄生蟲』都唔出奇,隨時會影響社會長遠發展動力。」

樓價「拖死」創業 青年無力向上流

雪上加霜的是香港置業成本高,首期動輒過百萬元,年輕人未來「被層樓綁住」。鍾劍華指,年輕一代面對樓價高、租金貴問題,令年輕人在置業及創業間,往往只能二選一,「年輕人只能被逼打工,但70年代時,香港經濟成功原因,正正是因為有人大膽創業!」

住屋困局窒礙年輕人創業,長遠亦令香港經濟發展遇上瓶頸,尤其創科是全球經濟發展大趨勢,雖然香港正追趕創科之路,但經濟發展仍然依賴金融地產,根據今年瑞士洛桑國際管理學院(IMD)公布的全球數碼競爭力排名報告,香港已跌出全球十大。

翻查資料,前年「金融、保險」及「地產、 專業及商用服務」佔本地生產總值(GDP)近三成。除了「公共行政、社會及個人服務」及「樓宇業權」的經濟活動外,幾乎其他行業,都不及香港生產總值的4%。鍾劍華直言,香港經濟發展極為依賴金融與地產,影響競爭力。

為解決房屋問題,林鄭月娥指出:「土地收入不是最重要考慮,最重要是香港市民可以安居。」安居樂業,要讓市民樂業,先要做到安居。無論是從保障弱勢市民居住權,鞏固民生之本考量,還是為香港長遠經濟發展著想,政府確實需要大刀闊斧重新規劃土地與房屋供應,本著分配正義原則,明確區分置業與居住權利,破除造成「樓奴」亂象的迷思。

香港樓奴慘況實錄

+4

上文節錄自第138期《香港01》周報(2018年11月19日)《安身無所 民心難穩 樓奴成社會動盪導火線》。

更多周報文章︰【01周報專頁】
《香港01》周報於各大書報攤及便利店有售。你亦可按此訂閱周報,閱讀更多深度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