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商失蹤】文學的力量令當權者恐懼 作家勉勵艱難中爭取空間

撰文:實習記者 林詠賢 陳健佳
出版:更新:
銅鑼灣書店事件,引發公眾擔心出版自由的憂慮,但作家認為不會受影響。(余俊亮攝)

銅鑼灣書店事件風波不斷,有獲「香港書獎」的本地作家認為, 香港出版自由暫未見明顯收窄,但認為港府及當局對事件的反應冷淡,令全港市民對生活感到恐懼。

文學的力量

香港電台舉辦第九屆「香港書獎」頒獎禮,獲得書獎的文學作家韓麗珠認為,銅鑼灣書店事件是一種思想箝制,港人面對政府及當局的冷淡態度,難免對生活感到擔憂和恐懼,她又指,事件不單是出版自由問題,還衍生到教材會否自我審查、一國兩制是否存在,以及人身安全問題。她又指,如作家的創作能令當權者恐懼,甚至作出拘捕行為,正反映文學的力量,但現時香港文學的影響力,暫時未見有類似趨勢。

如作家的創作能令當權者恐懼,甚至作出拘捕行為,正反映文學的力量。
作家韓麗珠
蘇美智表示不會避開政治議題(林詠賢攝)

堅持從心寫作

同樣得獎的作家兼資深傳媒人蘇美智,亦曾經在專欄寫關於內地敏感議題的題材,如六四事件,自己亦會與孩子討論,不會忌諱。蘇又表示,在新聞中看到有人因出版書籍而身陷險境,可見新聞界或出版界都能感受到寒意正漸漸逼近,但她仍會堅持寫從心而發的文章或報道,不會刻意避開政治或內地議題,積極在「艱難中爭取空間」。

在頒獎禮中擔任評審的自由撰稿人兼教育工作者張灼祥表示,香港出版自由一直存在,屬原則性問題。與銅鑼灣書店事件沒有直接關係,他認為香港書籍題材沒有局限和禁忌,所有類型仍可出版。

政治敏感雜誌《前哨》總編輯劉達文表示:「專制最怕陽光」。他稱香港人要自救,最重要像林榮基般站出來表達意見。他稱銅鑼灣書店事件後,政治敏感書的生意確受影響,但主要是內地旅客減少,而零售點少了銅鑼灣書店及機場書店Page One,也影響銷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