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受訪長者對房顫認知不足 逾四成不知醫生應監測心跳

撰文:鄭翠碧
出版:更新:

根據國際指引,65歲以上的病人因不同原因求診,醫生亦應為其把脈透過心電圖檢查作心房顫動(房顫)篩查。不過,香港心臟專科學院一項調查發現,65歲及以上的長者對心跳監測以及早識別房顫的認知不足,超過4成受訪者認為因心臟以外問題求診時,醫生無需要為其把脈或作心電圖檢查以測心跳,亦有逾6成人仍不知心電圖是診斷房顫其中最主要的方法,該院建議將房顫篩查納入為新增的地區健康服務。

香港心臟專科學院候任院長陳藝賢醫生(左一)、 亞太心律學會會長劉柱柏教授(左二)今發表調查報告,指長者對心跳監測以及早識別房顫的認知不足。 (受訪者提供)

本港約有一成65歲以上的長者患有房顫,患者中風風險較一般人高5倍,根據國際指引,65歲以上的病人因不同原因求診,醫生亦應透過把脈或心電圖檢查作房顫篩查。

不過,香港心臟專科學院去年10月透過電話,訪問了813名65歲及以上的長者,結果發現,超過4成受訪者認為因心臟以外問題求診時,醫生無需要為其把脈或作心電圖檢查以測心跳;亦有63%人仍不知心電圖是診斷房顫其中最主要的方法。

香港心臟專科學院候任院長陳藝賢醫生指,由於人口老化,隱藏在社區的房顫高危人士及房顫患者也預料會陸續增多,他建議在即將試行的葵青社區綜合護理康健中心,在提供高血壓、糖尿病和中風等預防和康復服務當中,加入房顫篩查,並長遠研究推行系統性的全港房顫篩查計劃之可行性,認為可有助降低整體中風風險,長遠可減輕本地醫療系統的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