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朋輩共同支援 助自閉童平復情緒 駐校社工「撲火」次數減

撰文:何敬淘
出版:更新:

「你現在是紅色狀態,就快撞車了。我跟你一起數100至1,100、99、98……」東莞工商總會張煌偉小學副校長何芷君憶述校內學生和有自閉症的A同學(化名),一起倒數100下,從而疏導A同學即將爆發的情緒。有時候,數到1,A同學已平復過來,一心趕到班房「撲火」的駐校社工謝姑娘只得「無功而還」。
而這一年間,謝姑娘需要「撲火」的次數愈來愈少。何副校指這是因為A同學與學校參與了「賽馬會喜伴同行計劃」,A同學的身邊人都更懂得如何幫助他,A同學也掌握到表達情緒的好方法。

「賽馬會喜伴同行計劃」在2015/16學年展開,每位接受服務的學生會得到持續3年的支援,已有311間學校參與,服務逾3000名學生,相當於該學年一半就讀於主流學校的自閉症學生。計劃在新學年將擴展至380間學校。(何敬淘攝)

看過《玩轉腦朋友》(Inside out)的,大概都明白情緒人人有,不過並不是人人懂得如何疏導情緒,自閉症的小朋友在這方面就有更多困難。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在今個學年撥款1.6億元,聯同教育局、港大社科院及多間社福機構,推行為期3年的「賽馬會喜伴同行計劃」。

有別過往一般服務只是針對訓練自閉症學生,此計劃會同時間訓練該學生的教師、家長,連自閉症學生身邊的同學,都會學習同一套控制情緒的方法,好處是自閉學童不論在校還是在家,身邊人都有同一套「共同語言」,隨時可伸出援手。

「三大法寶」助自閉童管理情緒

東莞工商總會張煌偉小學是其中一間參與計劃學校,副校長何芷君舉例指,初小年級有一自閉症同學A,其英、數能力佳,但在學習中文就有很大困難,「A同學不懂得表達情緒,只會用大叫大喊」,學校有駐校社工跟進,但情況仍然欠佳。

有份參與訓練同學的社工謝蘊妍表示,一般自閉症學童行為問題,一是他們不懂得情緒管理,二是他們不能夠理解抽像的概念,不能輕易夠理解師長的指點,所以訓練的項目會透過「三大法寶」,將情緒、問題行為形像化,及令師長的指令更清晰,這些「法寶」亦讓同學A更易了解自己的情緒狀態,而全級教師、同學及家長,均須一同學習如何使用「法寶」。

左起:東莞工商總會張煌偉小學老師陳曉藝、「賽馬會喜伴同行計劃」香港明愛康復服務項目策劃主任謝蘊妍、東莞工商總會張煌偉小學副校長何芷君。(何敬淘攝)
我們相信持續的訓練,才是對自閉症學生最長遠,最有效的幫助。如果學校和家長有一致性的策略和目標,對這些學生的學習會有更大幫助。
「賽馬會喜伴同行計劃」香港明愛康復服務項目策劃主任 謝蘊妍

謝蘊妍指「法寶」一樣適用於其他同學身上。而全級同學一同學習這套工具,有如同學A的「同行者」,互相了解更多,有助建立共融的環境,對每位同學的成長亦有好處。在記者會上,謝蘊妍向大家展現她的「三大法寶」。

法寶一:情緒四色
將情緒狀態化為4種顏色,藍色代表疲倦,綠色代表平和,黃色代表心煩,紅色代表失控。老師亦會以駕車的速度,如「開得太快了」,來提示同學的情緒表達是否恰到好處。

「情緒四色」(何敬淘攝)

法寶二:印象記憶機
自閉症的小朋友未必知道自己行為為別人帶來的影響,故社工會教同學分辨不同的行為,給人好印象的,會得到「紅珠」,相反,予人壞印象的,就會得到「黑珠」。自此,老師和身邊人都會以紅珠、黑珠來提醒同學的行為。

「印象記憶機」(何敬淘攝)

法寶三:全身聆聽
小朋友上課不專心乃是常事,自閉症的學生有時特別嚴重。「全身聆聽」的圖畫正好形象化地解釋同學不專心的情況,例如「腳揈揈」和「眼睛望向窗外」,藉此提醒自閉童,這些均屬分心的表現。

「全身聆聽」(何敬淘攝)

校方辦派對助社交能力

參加計劃後,師長都感受到同學A的表現大有改善,不止在課堂上情緒失控的次數少了,需要駐校社工「撲火」的次數也減少。學校老師因一起參加小組訓練,也學會了多種方法、處理不同學童的行為問題,完成訓練課程後,同學A更獲得校方安排開派對,邀請朋友參加,將在訓練所學的技巧運用出來,提升其社交能力,亦鞏固同學A的支援網絡。

身兼「同行計劃」項目總監的港大社科院心理學系助理教授何德芳就表示,研究顯示自閉症學生的個別表現差異很大,提供的支援需作個別化的考慮,而計劃正正是為有需要的學生,度身訂造所需服務,未來兩年會由現時服務311間中、小學,擴大至380間學校,希望支援更多有需要學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