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讀相影像有聲 團體收集舊iPhone助視障人士生活

撰文:蔡靜心
出版:更新:

智能手機,儼如現代社會的必需品,幾乎是人手一部、機不離手。假如兩眼看不見,還需要手機嗎?雅博慈善基金會主席葉炳釗(Edward)告訴我們:「智能手機可作盲人雙眼。對盲的朋友而言,最有用就是相機鏡頭。」透過影像識別程式,視障人士可以拍下照片,讓手機告訴他眼前景象。基金會正收集二手iPhone,希望藉市民的舊電話,作為盲人的雙眼。

Edward 使用智能手機雖比一般人慢,但慢不了多少。(蔡靜心攝)

20年前,27歲的Edward喪失了所有視力,但失明無礙他與社會的交流。他是一間IT公司的老闆,看着他用iPhone,你會發現失明人士都可以嫻熟地使用智能電話。只見他用手於熒幕上左右輕撥,便可透過iPhone內置的「Voice Over」語音功能,將顯示的一字一句化為聲音,由Siri快速讀出;他透過影像識別app(應用程式)「taptapsee」,拍下眼前影像,透過電話「看」到跟前的記者,是位穿黑衣、戴黑色皮帶手錶的女子;他用定位、地圖及導航app,可以知道自己身在何處,甚至附近有些甚麼。

記者試用辨識app,程式不單認出物件本身,籃球上的英文字也翻譯出來。

Matthew大讚巴士公司的報站app助他準確上下車。(蔡靜心攝)

手機app演活雙眼 辨方向助生活

透過智能手機令生活輕鬆一些的,還有他們:視障人士Matthew(何犖軒)表示,數年前視力較好的時候,會購買大螢幕的Android手機,放大內容來閱讀,但現時視力下降,依賴iPhone的讀屏功能播放手機內容。

他日常喜以iMove app,透過GPS確定自己身處的位置,平日出行乘坐巴士也簡單了:九巴的報站app近來準確得多,「落錯車」的機會大大減少,很是方便:「用iPhone好方便,唔需要因為視力問題減少出街!」

穎芝不必因失去視力而失去喜愛的音樂,全賴智能手機成為發聲調音器及拍子機。(蔡靜心攝)

而視障人士林穎芝,出入有導盲犬Bella引路,配合手機地圖及定位app更不怕迷路。她喜愛音樂,發現智能手機竟可作發聲調音器及拍子機。她後天失明,雖已學習點字,但平日閱讀靠發聲,對她而言仍是快得多。以穎芝所見,智能手機的功能雖然複雜,但有心學定能學懂:「會學得耐一些,可能要學一個月,但咪用一個月學囉。就算60、70歲,慢慢學都學得識。」

驚貴驚難用 智能手機滲透率較低 

智能手機如斯方便,但卻不是每名視障人士都可受惠。根據政府統計處數字,智能手機於2015年的全港滲透率為83%。不過,香港盲人輔導會的附屬公司香港暢道科技,發問卷調查超過100名視障人士,發現只有72%擁有智能手機,而較年長者、即45歲以上的受訪者亦較少使用iPhone,同時較少使用手機的讀屏功能。香港暢道科技有限公司經理許凱軍(Navy)表示,對他們而言,iPhone代表昂貴,不容易掌握科技。

導盲犬Bella雖可引路,但穎芝須以手機地圖弄清方向,才可正確指示牠。(蔡靜心攝)
Navy表示,Android手機的讀屏功能不夠完善,視障人士使用難度大。(蔡靜心攝)

後天視障者更依賴發聲裝置

調查又發現,4成受訪的視障人士不懂點字,因此相當依賴發聲裝置。Navy解釋,一些後天失明的人士較難適應,學點字對他們來說相當困難,使用無障礙設施或是閱讀時,對發聲裝置需求更大。同時,大部分視障人士自行出門都是為了上班,部分人因害怕迷路而很少自行外出。基金會正從市民及企業收集二手iPhone,以便開展計劃,把收集得來的iPhone 5或以上舊手機轉交有需要的視障人士;其後提供學習班,教授他們如何使用,助視障人士獨立生活。會方計劃收集500部iPhone,予本港45歲或以上的視障人士;另外收集500部予內地21歲以下的盲人。

收集iPhone 「暫時收得一部」

「點解要用呢啲奢侈品」、「iPhone我都無得用啦」。大眾的疑問,加上宣傳不足,計劃由年初開始至今,僅收到一部iPhone。而這部iPhone,原來是Edward的朋友所贈。

指定要iPhone,不是貪圖虛榮,皆因操作上簡易得多。Android系統的智能手機,廣東話讀屏系統非內置,還要額外下載安裝及設定,對不熟悉科技的視障人士而言,難度很大。iPhone內置讀屏系統,又有不少為盲人而設的app,Navy認為iOS系統亦相對完善。他坦言,若果選擇Android系統手機,型號版本各有不同:「我們教人用也教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