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豐三代張世成醉心科研 曾譏從商市儈 回流商界助推生物科技

撰文:李家偉
出版:更新:

提到南豐集團,不少人都知道其發跡史:由紡織起家,漸漸轉型成以地產為業務核心的本地財團。南豐第三代接班人張世成,現職為南豐集團董事總經理及首席營運總監,今天的他要管理龐大的商業王國,但年輕時代的他,卻曾認為從商很市儈。
張世成在美國攻讀生物科技,而當年實驗室旁就是商學院。他笑言,當年曾經與職員挪揄商科學生:「睇吓班人幾市儈,淨係掛住賺錢;我哋就唔同,做實驗為科學作出貢獻。」最後終發現,要發展生物科技,必須與商界、政府配合才可成大事。回到商界、打理南豐千億王國,張世成希望可以其科研、商界的雙重背景成就此事。現時他的心願,是有一天大家談及中國的生命科技,會首先想到香港。

南豐第三代接班人張世成,求學時曾修讀分子及細胞生物學榮譽學位,作為研究人員感受特別深刻。(洪嘉徽攝)

張世成是南豐創辦人陳廷驊的外孫,母親是陳廷驊的次女、南豐榮譽主席陳慧慧。生於商業世家的他,年輕時卻醉心科研,專攻生物科技。生物科技可以應用在醫療、農業、食品行業等等領域,關係到人類的未來如何活得更好,但曾經修讀生物科技範疇的張世成直言,過去不少研究人員都只懂埋頭苦幹,忽略了與業界、商界、政府接地的需要,成為行業發展的障礙。

曾為科研埋頭苦幹 從商盼助業界發展

少時目標遠大,一心成為科學家,最後又回到從商之路,張世成稱,當年的自己與不少科研人員一樣,只懂得埋首實驗室從事研究,但最後才發現,生物科技是要與商界、政府有配合才可以發展完善。因此,他去年成立「香港生命科技青年會」(下稱「青年會」),並擔任主席,希望自己的科研、商界的雙重背景,促成各方合作,推動本港生物科技發展。

香港真的有條件發展生物科技嗎?相信不少人心中都有這個疑問。張世成亦認為,香港雖已有基礎的生物科技技術、有聲名顯赫的教授、也有出色學生,然而香港市場小,加上土地、機遇的限制,卻令香港一直未能在生物科技界別上大展拳腳。因此,青年會的首要目標,是希望可以為香港的青年人、科學家,提供與內地企業交流的平台,令本港科研專才早日接觸到業界,促成發展機會,不用再走冤枉路。

▼南豐紗廠.南豐集團發跡地▼

+9

香港制度內地腹地 大灣區促進中港互補

張世成覺得,國策推動的大灣區,其實正是發展本港生物科技行業的一個大好機遇,因為香港既有一國兩制、世界認可的標準及完善法律制度,而在內地立足的藥企、為數不少的臨床實驗個案、龐大的土地資源,其實正正能夠為香港人才提供機會,並互補雙方不足。

他又提到,大灣區內有不少發展蓬勃的資訊科技公司,在生物科技的發展上亦有重大幫助。若能夠把握大灣區機遇,有日香港可與美國波士頓-三藩市生物科技樞紐(Biotech Hub)齊名,成為中國的一大生物科技樞紐。

張世成領頭的香港生命科技青年會年齡雖淺,但座上粒粒皆星。(洪嘉徽攝)

成立香港生命科技青年會 助本地專才打開內地之門

青年會成立至今雖不足一年,班底已「粒粒皆星」。張世成提到,自去年底成立後,一直有在業界、科學界爭取支持。現時青年會亦有不少專家坐陣,包括香港科技大學副校長葉玉如、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盧煜明教授,兩位在生物科技上有重大貢獻的科學家都兼任青年會副主席;而愛滋病雞尾酒療法發明人何大一、香港大學流行病毒專家潘烈文、港大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等多位生物科技學者,亦是青年會的諮詢委員會成員之一。

現時香港生命科技青年會正申請成為非牟利機構,並已開始籌備不同的活動,如今年暑假就提供與不同藥企、生物科技風險投資基金公司的實習機會,日後將舉辦師友計劃、學術論壇等,除了達到促進本地學界交流之效,亦希望可幫助年青的科學家、學生與內地發展迅速的生命科技企業的交流。

張世成期望,有一天大家談及中國的生命科技,會首先想到香港;他冀望可以在五年實現這個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