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買海產、紙巾認清可持續標籤 綠色消費有辦法

撰文:李慧妍
出版:更新:

都市人的消費習慣,對生態環境造成壓力。然而,消費者若想為保持生態平衡出一分力,減少對大環境的破壞,在日常消費時可選有貼上可持續認證標籤的產品。以貼有認證標籤的紙巾為例,售價與無標籤的品牌相約,至於可持續海產亦於各大超市及街市有售,消費者選擇甚多。

一般大型連鎖超市皆設有可持續海產的專櫃,消費者選擇甚多。(李慧妍攝)

香港每年人均進食71.2公斤海產,相等於120條一斤重的魚,是亞洲海鮮消耗量第二高的城市,僅次於每年人均進食164公斤海產的馬爾代夫。不少漁戶見海產需求極大,為求牟利而過度捕撈,致海產數量銳減。

要保護環境,市民可選購印有可持續海產標籤的海產,包括海洋管理委員會(Marine Stewardship Council ,簡稱MSC)、最佳水產養殖規範(Best Aquaculture Practices)、優質養魚場計劃(Accredited Fish Farm Scheme)、ASC及WWF等。

香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策動永續發展坊高級項目主任梁子謙指出,負責發出認證標籤的機構,會審視申請者的海產捕撈和養殖方式,如魚苗來源、魚場管理、飼料監察及水質監管等,能否確保海洋生物食物鏈不受破壞,符合條件者始獲發標籤。一般大型連鎖超市皆設有可持續海產的專櫃,急凍海產及罐頭均有標籤,街市亦設有可持續海產檔口,消費者選擇甚多。可持續海產會否較貴?就記者所見,貼有標籤的急凍海產,售價與無標籤者相約,不過,亦有個別吞拿魚罐頭,售價則較無標籤者貴一倍。

在超市有售的卷裝紙巾,個別品牌設有認證標籤(圖右上角),即代表產品選材準則、商家營運方式對森林傷害較小。(李慧妍攝)

此外,全球對紙張及木產品需求甚大,大量伐林之下,全球每年有約7萬平方公里的森林遭砍伐,即每分鐘有面積有如20個足球場大小的森林消失。要減低對森林的影響,市民選購紙巾時可留意國際主要認證標籤,包括「森林管理委員會(Forestry Stewardship Council,簡稱FSC),以及「森林驗證認可計劃(Programme for the Endorsement of Forest Certification,簡稱PEFC)」。貼有以上森林認證標籤的產品,即代表生產商選材時須確保林木來自合法砍伐,並以可持續方式管理森林,以減少破壞生態及溫室效應。

至於在個人護理產品及清潔劑方面,國際間最常見的標籤為「可持續棕櫚油圓桌會議(Roundtable on Sustainable Palm Oil,簡稱RSPO)」,惟香港目前未有棕櫚油產品相關指引,市面上貼有此標籤的產品亦不多。由於種植棕櫚樹會破壞森林,故消費者可避開選擇含粽櫚油的產品;值得留意的是,含有植物油(vegetable oil)的產品亦會含有棕櫚油,消費者要小心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