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九M+藝展免費入場 本地藝術家楊嘉輝「消音」冀觀眾有另類解讀

撰文:陳淑霞
出版:更新:

西九文化區「視覺文化博物館」M+博物館,明年第一季才竣工,而毗鄰已開放的M+展亭,將由本周六(7日)至明年4月13日,舉辦首屆「希克獎2019」展覽,向公眾展示6位來自大中華區入圍藝術家作品。
楊嘉輝是唯一的本港代表,作品涵蓋被消音的交響樂創作,冀觀眾勿忘邊緣聲音及風景。其餘入圍藝術品包括用竹棚搭建的「園林」場景裝置,更可從中眺望山頂景觀。公眾可免費入場。

毗鄰已開放的M+展亭,將由本周六(7日)至明年4月13日,舉辦首屆「希克獎2019」展覽。(龔嘉盛攝)

希克獎(Sigg Prize)旨在向國際推廣區內重要藝術創作,並開放予大中華區出生或工作的藝術家參加。此獎的前身是中國當代藝術獎(China Contemporary Art Award, CCAA),每兩年舉辦一次,由瑞士收藏家希克(Uli Sigg)創辦。希克與M+關系密切,他曾將大量中國藝術收藏品捐贈M+。首屆希克獎的評審委員包括倫敦泰特美術館(Tate art museum)館長Maria Balshaw和藝術家徐冰。

大會評審稍後將選出得獎者,得獎藝術家將獲港幣50萬元獎金,其餘入圍藝術家則各獲港幣10萬元獎金。

6位入圍藝術家作品如下:

楊嘉輝《消音狀況#22:消音的柴可夫斯基第五交響曲》

楊嘉輝是今次入圍的唯一本地藝術家。留白的交響樂,刻意消音的節奏,讓觀眾從專注樂曲的悠揚,轉而細心傾聽樂手的呼吸聲、樂譜揭頁聲,以及樂手演奏的微妙神情變化,讓日常被遺忘的微細雜音,重新抬頭成為主角。楊嘉輝受訪時指,作品於2017年創作而成,亦特意選取富節奏感的《柴可夫斯基第五交響曲》。近半年本港社會紛亂,他不諱言,在這大氣候下,他亦預期或有觀眾欣賞時會有不一樣的解讀。

楊嘉輝是今次入圍的唯一本地藝術家。(龔嘉盛攝)

梁碩《山頂裏》

層層竹棚內,竟別有洞天?《山頂裏》屬於大型室外裝置,來自北京的藝術家梁碩,擅長利用可回收的材料,轉化特定結構。他今回利用本港建築常用的竹棚,構建這個與現實隔絕的微妙空間。拾級而上,棚架上垂掛的塑膠花、秋天落葉,將中國古典園林的山水現象,以玩味性投射在當代建築上,挪移時空及空間觀念。置身其中,除了能仰望藍天,遊走在曲折的長廊步道,亦可透過兩扇小窗,遠眺太平山山頂及興建中的M+大樓,感受古今交錯的盪氣迴腸。
 

梁碩《山頂裏》可看見對岸太平山山頂景觀。(龔嘉盛攝)

陶輝《你好,盡頭!》

9部方框電視機,整齊排列,上映著不一樣的臨別依依。9位身分背景懸殊的主人翁,打電話向話筒的另一方告別與囑咐,伴隨末日及死亡等終章意味。在外圍驟看,電視機陣仿如一排排墓碑,更添哀愁詭譎。

陶輝《你好,盡頭!》(龔嘉盛攝)
陶輝《你好,盡頭!》(龔嘉盛攝)

林一林《第二個1/3單子》、《後面》、《颱風》

生於廣州、紐約工作的林一林,以獨有的行為藝術化為引人入勝的映像。作品之一個的《後面》,於西方律法誕生地—意大利羅馬攝製,他身穿方濟會修士服,於地標羅馬神殿前以意大利文朗讀新修改的《中國人民共和國憲法》內容,又將各語言版本編成長繩,纏在身上於地上滾動,又邀請圍觀者共同以紙繩拔河。作品通過各種錯位異相探尋身分政治,又彰顯法律對個體不可逃脫的本質,以及呈現其本身正是多方對抗及拉扯的結果。

林一林《後面》(龔嘉盛攝)

胡曉媛《石礙》

春蠶吐絲,化成輕盈的「綃」,也成為這藝術家的作品素材。胡曉媛將之包裹水果、磨損的器皿等日常品,賦予新意義.4隨著時間遞進、四季更迭,包裹物衰敗腐朽,讓觀賞者思考萬物變化的重量及真諦。

胡曉媛《石礙》(龔嘉盛攝)

沈莘《夜鶯的挑釁》

與其說是純粹的藝術美學,形容為挑戰歷史及性別意識的時代之作反更貼切。兩位女性的私密對話,掀起觀賞者的好奇心,亦揭示女性的悲劇命運。

西九M+今(5日)舉行傳媒預展,M+館長華安雅(右四)、收藏家兼M+董事局成員希克(左八)及一眾入圍藝術家亦有出席。(龔嘉盛攝)

「希克獎2019」展覽詳情

日期:2019年12月7日至2020年4月13日

時間:星期三至日及公眾假期-11am - 6pm (2019年12月25日、2020年1月1日、1月25及26日關閉)

地點:西九文化區藝術公園M+展亭

收費:公眾免費入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