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障者與攝影師合作 以對話拼出照片

撰文:王丹麟
出版:更新:

「呢個唔知係咪個掣」、「呢個就係影到相嘅聲音」、「你睇唔到要憑感覺」,這天,5名攝影師各自帶着2名視障人士,以口述方式,協助他們拍下心目中的影像。

中度視障的魏琳(Pia)在攝影師的講述下,嘗試拍攝母親的影像。(王丹麟攝)

「我嘅能力係將你想象到嘅嘢記錄低」,任職商業攝影師逾15年的張正岡(Oswald),帶着兩名分別為中度視障及嚴重視障的魏琳(Pia)和譚德榮(Wing)拍攝。兩人是一眾參與者年紀最大和最小的組合,Wing已60歲,Pia只有12歲。Oswald在旁一邊細心講解,兩人則在一旁細心聆聽,不時發問及用手感覺相機。

拍下熟悉的感覺
「我可以憑感覺知道我企中間⋯⋯憑感覺估計高度」,對於Wing來說,他只能「憑感覺」估計眼前的影象。他想拍攝一條狹窄的長巷,兩邊是磚牆,盡頭則有光射入,這一切,都是熟悉的感覺。6年前,Wing因眼部神經壞死,只能見到黑影,5年時間沒離開過住所附近範圍,「日日係屋企」,因此他最熟悉的環境,便是家中的四面牆。構思的畫面中有光,代表了他走出陰霾後的心情,重新擁有盼望,「同其他分享原來盲人都可以影到相」。

Oswald(右)認為,為視障人士口述畫面最困難的是要形容得非常仔細。(王丹麟攝)

白內障少女盼認識攝影更多

自少患有白內障的Pia是中度視障人士,平日喜歡用手提電話拍攝下令她開心的畫面。Pia沒因自己缺陷而感自卑,健談的她分享自己會拍攝花卉展等。由於未能看清楚細微的部位,Pia拍攝後每每需要放大相片再觀看。今天不再用手提電話,而是使用單反相機,Pia說:「對影相更有興趣。」

攝影師Oswald協助(右)協助嚴重視障的Wing(左)觸摸相機,讓他感受不同按制的位置。(王丹麟攝)

攝影師:敍述需更仔細
Oswald說,為視障人士口述畫面最困難的地方,是要形容得非常仔細,「形容稍為唔夠詳細⋯⋯佢哋唔知個構圖點」。大至視線水平,小至光線方向等,都需要說明清楚。

「唔好因為佢哋(視障人士)殘障就限制佢哋」,數月前曾出席外國一個展能活動,看見外國的殘疾人士能砌出一個飛機引擎,除感驚嘆外,更惋惜本地政府沒投放資源,讓一眾殘疾人士發展興趣。

這項由香港展能藝術會及亞洲協會香港中心合辦的「藝術通達計劃:黑暗中的影像」,一共邀請了20位視障人士和10名攝影師參與,拍攝以中心為背景的照片,作品將於下月28日至11月16日在石硤尾賽馬會創意藝術中心5樓展出。展能藝術會藝術顧問李瑩表示,口述不只限於拍攝,還可應用到其他範圍如畫畫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