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警會報告|總結:示威活動已經變質 早期恐怖主義萌芽

撰文:倪清江
出版:更新:

監警會昨日(15日)公布去年6月以來的反修例示威衝突審視報告,揭示警方部署失誤,輕視情報,缺乏應對文宣能力。該會在結論中,同時就示威者的行徑作出狠批,形容這是「當代最大的公共安全挑戰」,示威活動在過去十個月已經變質,暴力程度升級及早期恐怖主義萌芽,並對經濟造成長遠破壞。
報告指出,警務人員不時面對人身甚或致命危險,因而引發12宗開實彈槍事件,警務人員最終發射了19發實彈,三名中槍人士已全部出院。

↓↓去年10月1日國慶日示威破壞情況↓↓

+36

指「警方採取的行動源於執法需要」

監警會在報告尾部的「結論」,開首就引用上訴法庭於今年4月9日,就《禁止蒙面規例》司法覆核案件頒下的判詞,指去年6月以來發生社會動盪 ,「這是過去50年來未曾出現的危急情況」。自去年10月之後,暴力及破壞行為並無減退,反而愈演愈烈;12月冠狀病毒病疫情在港爆發以來,示威者無視政府留家抗疫勸告,幾乎每月都進行規模較小的示威活動,紀念元朗、太子站及將軍澳事件。

對於警方應付示威者,報告指「警方在元朗事件及其他事件所採取的行動,源於執法需要」,惟「有人隨後在網上發表仇恨言論,均演變成缺乏或毫無事實基礎的公然文宣,藉以抹黑警隊及阻礙警務人員執行維持法紀的職責」。

報告指,從宏觀角度,連示公眾活動引申出以下的特徵:

遊行後發生暴力示威的頻密度增加;
暴力程度升級及早期恐怖主義萌芽;
廣泛毀壞及破壞公共及私人財產,並對經濟造成長遠破壞;
「私了」行為導致一名男子死亡及多名市民由於意見不同而遭毆打。

↓↓去年11月多間大學一帶破壞情況↓↓

+20

指兩所大學成為製造汽油彈工廠

報告指出示威者採用簡稱「流水戰術」的城市游擊戰略,在港鐵站及附近市內多處地點進行示威活動。港鐵站被視為阻延警方行動的極佳地點,容許示威者有時間更換不顯眼的衣著,避開警方的注意以至拘捕;港鐵站及附近警署則成為襲擊的主要目標,使警務人員疲於奔命。

報告形容「示威行動中的毋視法紀,以及暴力及大肆破壞程度,均是本港自1967年暴動後從未見過」,臚列由擲磚、用雨傘衝擊警方封鎖線,以至燃點汽油彈及街上縱火,8月初起汽油彈幾乎在每次示威活動中都被使用,11月被佔領的兩所大學成為製造汽油彈的工廠,供在校外與警方衝突時使用。

去年11月11日,西灣河發生警員開槍事件,引起社會熱議。

解釋警員開實彈槍因「落單」

報告指出,過去數月,警方曾發現製造炸彈的物料及遙距引爆的工具,亦檢獲槍械及實彈,並拘捕涉案人士。「倘若這些武器被使用,後果將會不堪設想。警務處處長曾警告,香港或會步入恐佈主義年代」。

監警會在報告表示,面對這些非法及足以致命的行為,警方必須執法及保護其人員及市民免受傷害,一般只使用低殺傷力武器,僅在12宗事件中,警務人員最終使用其佩槍發射了19發實彈,「警務人員都在行動中『落單』,有受致命襲擊的風險或被奪去佩槍的危險」。三名中槍傷的人士已全部出院;整體有超過590名警務人員受傷,當中61人入院留醫。

理大衝突不斷,有示威者向街外拉弓。(互聯網)

「暴力精神創傷在年輕人內心烙印」

監警會在觀察總結中,明言「示威活動在過去十個月已經變質」,由最初的和平遊行及公眾集會演變為激進的街頭暴力示威,導致公眾及個人財產的受損,交通網絡中斷、與及持不同政見人士受到嚴重傷害,包括一宗死亡個案;最近搜獲的步槍,手槍及彈藥,和製造炸彈的材料,「似乎意味著香港社會正被扯向一個恐怖主義的年代」,重申警隊的職責是保持社會安寧及維護法紀,當執勤時面對暴力行為,警方有時必須使用武力應對。

該會指暴力伴隨的示威活動已經將香港經濟推向險境,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更令經濟雪上加霜,「警隊形象失去榮光,同時香港亦失去一個得來不易的美譽,不再是為人稱頌的安全城市。更令人痛心的,是暴力造成的精神創傷,尤其在年輕人的內心烙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