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機電工程師揚帆202天征服北冰洋 「今次就是5D感受」

撰文:周潔媚
出版:更新:

活在狹窄繁囂的城市,要看到一片海絕非易事,有人對大海趨之若鶩,不惜苦學航技籌備經年,只望投入海洋懷抱。53歲的機電工程師朱棋端,創業與長跑渡過豐盛上半生,近年投向大自然,征服珠穆朗瑪峰後,學習駕駛帆船技巧。今年4月他揚帆起航,由香港出發、經日本橫渡太平洋,再北上穿越北冰洋西北航道,最後渡過大西洋抵達愛爾蘭。202天的航程,經歷擱淺、巨浪、風暴,細賞變幻莫測的極光與皚皚雪山,認識壯麗的大自然之餘亦完成挑戰,在人生里程碑上刻下重要歷程。

朱棋端橫渡太平洋後,北上時經過美國阿拉斯加諾姆,遙與帆船探索鷹號合照。(受訪者提供)

北極西北航道帆航歷程
揚帆起行:香港至日本北海道(約2個月)
橫越太平洋:日本北海道至美國阿拉斯加(19天)
穿越北冰洋:美國荷蘭港至格陵蘭(約2.5個月)
驚渡大西洋:格陵蘭至愛爾蘭(約 1.5個月)

港機電工程師朱棋端今年4月由香港出發,花了6個月時間橫越太平洋、北冰洋及大西洋,10月下旬抵達愛爾蘭。(受訪者提供)

籌備經年 今年四月離港出航

朱棋端年青時已愛挑戰自己,曾練習長跑及參與登山運動,2011年征服珠穆朗瑪峰。過去7年,他努力學習航海技術及知識,包括海上求生、雷達操作及急救等課程,期間認識帆航達人翁以煊,對方提出航行北極西北航道,他認為計劃甚具挑戰性,遂決定同行。

2014年12月,朱棋端選定船齡6年、產自高雄的單體58呎雙前帆帆船探索鷹號(Eagles Quest II)作出航之用;今年4月22日由香港出發,往日本北海道,翁以煊及後加入航程。由於不同航段會有不同船員加入,所有船員皆須具備航海知識,確保能輪流駕船,有船員負責煮食,至於修理帆船機件及清潔工作,則全程由朱負責。

首段航程原定20日,但因中途插入不少行程如參與帆船賽,最後花了2個月才走完,前後共有29船友登船,讓他盡享航行樂趣,「就像好朋友送行打氣一樣」。

北極西北航道(Northwest Passage),是連接亞洲及歐洲的海上航道,途經北美洲北面的北冰洋,由於海水狀況難以預測,並涉及大範圍未經測量的海域,被近代帆海家形容為「海上珠穆朗瑪峰」。
朱棋端指,太平洋海面情況平靜,有機會親近大自然,遇到鯨魚游弋。(受訪者提供)

風平浪靜 橫越太平洋

第二段的航程是由日本北海道至美國阿拉斯加,途中需橫渡太平洋,航程原定需16天。由於食水及糧食於遠途行程難以補給,故此段航程只有5名船友;其中2人來自台灣,為了參與「過洋」壯舉而參與此行。朱棋端指,原本預期太平洋海面有4至6米浪,但當時只有2至3米浪,挑戰較預期小,「太平洋確是太平,不過,台灣船友原本打算考驗自己,都有點失望。」而由於船上零件損毀,航程進度較預期慢,最後共花了19天完成。

如果(卑詩省)不讓我入境,我會向南行,入溫哥華再去美國,這是很關鍵,因為我會完全接觸不到西北航線,整個計劃玩完,即是白去,船也是白買。
朱棋端

西北之行險夭折 船友意見分歧

第三段航程,是由美國荷蘭港往格陵蘭,途中需經西北航道,歷時2.5個月。未遇天氣突變,卻受入境問題困擾,航程幾乎「夭折」。航程原定要駛至加拿大卑詩省報到後才可入境,惟該一行人駛至荷蘭港前,經衛星電話收到電郵,美國岸上支援人員指,加拿大入境處表示,中國註冊的船隻不同於歐美,不能直接於加拿大城鎮辦入境手續,加上因部份港口沒有配備移民官,無法進行遙距入境。

如此困境持續十天,過程教朱非常困擾。「如果(卑詩省)不讓我入境,我會向南行,入溫哥華再去美國,這是很關鍵,因為我會完全接觸不到西北航線,整個計劃玩完,即係白去,船也是白買。」船員間更因而出現分歧,有人建議闖關,有人欲中途離隊,或致人手不足而無法完成行程。朱棋端雖覺機會渺茫,但仍努力聯絡加拿大海港相關部門,幾經申報及遞交文件始能順利入境。

Dutch Harbor (受訪者提供)
朱棋端在加拿大Ulukhaktok遇到當地原住民。(受訪者提供)
在Kugluktuk有魚可供食用。(受訪者提供)

北極圈擱淺 受困18小時

成功入境後,帆船開始進入西北航道,海面冰塊較預期少有利航海;惟駛過劍橋灣後即遇擱淺,全船被困18小時。「當日,中午我們發現海圖資料有限,更懷疑該處有很多未經繪測的位置,已經好小心,但最終還是擱淺。」他與船員想盡辦法脫險,如以橡皮艇拖船,但終告失敗,「附近沒有人,離岸最近也要步行十多小時,我們只能在船上等,但幸好在進入北極圈前已報備,唯有等人來救。」

幸而翌日早上清晨,水位上漲、船已浮起脫險,後隨當地海岸隊邏隊離開。「對我來說很remarkable(深刻),因為有人批評我是外行船長,一意孤行致受困北冰洋。行程當中看到有關報導,也有影響心情,但在社會生活總會遇到這種事。外行就外行,的確好多人有30年經驗,我卻是新手,還有很多事情未學。」朱棋端笑著說。

情況就好似睇3D戲,今次就是5D,自己會身在其中,被海浪或雨淋濕身。香港打風會見白頭浪,但當時浪湧較一般高,因為它需要長距離去建立,受風一吹就變雨水打橫吹過來。有時浪蓋過來,駕駛艙就全部浸水,要2至3分鐘才可排水。
朱棋端
Baffin to Greenland(受訪者提供)
Pond Inlet(受訪者提供)
Prins Christian Sound(受訪者提供)

大西洋遇連場暴風雨 磨練應變能力
最後一段的行程是由格陵蘭到愛爾蘭,中途橫過大西洋一段需直航13天,航程達1,500海哩,期間他終於遇上啟航以來最大挑戰—10天內遇上4個風暴及低氣旋。朱棋端憶述,離開格陵蘭翌日即遇上風暴,其時風速達時速40海哩,疾風亦達50海哩,海浪達6米高,間或有 8至9米海浪湧至,全船人穿上密封裝束阻擋雨水。

「情況就好似睇3D戲,今次就是5D(感受),自己會身在其中,被海浪或雨淋濕身。香港打風會見白頭浪,但當時浪湧較一般高,因為它需要長距離去建立,受風一吹就變雨水打橫吹過來。浪一蓋過來駕駛艙就全部浸水,要2至3分鐘才可排水。」暴風雨期間,朱認為沉船風險不算高,但亦已盤算沉船時的準備。後來他檢查船上零件,發現雨縫接位及自動導航損壞,他唯有改為人手操控,惟接連再遇低氣旋,海浪未見平靜。至最後300海哩時風雨再次來襲,風向轉為逆風,最終在強風之下強行駕船抵達愛爾蘭中北部,至10月19日完成航海之旅。

儲寶貴航海經驗 享受壯麗景色

現時帆船停泊在愛爾蘭有待維修,朱棋端預期,明年春天再訪當地重新啟航,或經印度洋返港。此行經費約120萬元,卻換來可貴的航海經驗,朱直言,穿越西北航線是對個人的挑戰,倘海面太平靜,便無法考驗在惡劣天氣下航行經驗,「就像去台灣一樣(短途航程),磨練不出反應。」航程中見海面融冰程況嚴重,亦令他反思全球暖化的危機;而他最享受的則是北極壯麗風光,「進入北極圈後,幾乎日日都睇到極光,試過連續7天都有,形態變化很多,雪景亦很美、好震撼,是很享受的時光。」

朱棋端(左)與船友完成壯舉歸來,笑言此行雖遇風浪,但總算是幸有驚無險。(陳焯煇攝)
朱棋端指,欣賞壯麗景色是航程中最享受的時光。(受訪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