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心出行 | 港下月推感染追蹤App 亞洲各國疫情監控手段各有不同

撰文:陳嘉慧
出版:更新:

新型肺炎第三波疫情近日漸趨緩和,但預料冬季將有第四波。有媒體報導指,政府即將在11月初推出「安心出行」應用程式,由市民及業界自願使用;街市、餐飲場所、的士車廂、運動場所等會是首批應用地點,市民可利用手提電話掃描場所貼有的QR Code作記錄,若市民到過確診者曾到訪的地點,便會收到提示。
「安心出行」App以掃描QR code作記錄,用法與內地健康碼類似。作為比較,新加坡曾推出手提應用以Wi-Fi及藍芽數據記錄接觸史,不過當地在9月已推出新版實體追蹤器,不再需要市民在手提安裝程式,轉而派發有藍芽功能的穿戴追蹤器,不記錄個人位置,僅記錄不同追蹤器之間的近距離接觸數據。

事實上,疫情或會持續一段長時間,健康碼、接觸者追蹤等正成為不少地方的常態防疫手段,例如有內地健康碼兼具數碼身份功能,南韓分析手提訊號及信用卡交易大數據並公布患者詳細行蹤等。惟有聲音憂累私隱外洩、市民行為被監控的問題。《香港01》整理世界各地疫情監控科技,以供讀者了解。

據政府網站顯示,該名為「安心出行」的應用程式可讓市民記錄行蹤,並在包括街市、餐飲場所、的士車廂、運動場所等260地點率先應用。系統原理像「市民利用手機自拍『打卡』一樣,資料只會在自己的手機內」,與內地的「健康碼」類似。然而,社會上亦有聲音指憂慮私隱或外洩。

而因應冬季或現第四波疫情,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陳肇始9月亦曾宣布最新防控策略,包括加強接觸者追蹤,表示政府透過早前修例,賦權獲授權人員可要求何人士提供資料,並且聯同現有內部資訊平台,連結不同部門、機構以電子方式統一收集追蹤接觸者資料。

政府研究推出流動應用程式「安心出行」,讓市民自行記下其出行記錄。(港台圖片)

《香港01》早前以電郵向食衞局查詢所收集的資料範圍、哪些部門或機構可使用或查閱該些資料,以及資料將會保存多長時間等。食衞局回覆指,有關內部資訊平台在初步研發階段,主要目的是簡化現時以人手為主的資料搜集、輸入和分享程序,加快衞生署追蹤接觸者並對其進行檢測、檢疫或醫學監察的工作。有關詳情尚待落實。

內地:健康碼如同電子身份

健康碼、接觸者追蹤等正成為各地的常態防疫手段。內地較早開始使用健康碼作防疫及接觸者追蹤,健康碼可謂深入生活各種場景,市民到訪所有公共場所,均需以微信、支付寶等應用出示健康碼,同時要掃描二維碼作紀錄。根據使用者行蹤、有否發燒病歷等資訊,得出綠、黃、紅三色的健康碼,綠碼可放行, 黃、紅碼則隔離等措施。

申請內地健康碼需要實名認證,因此有人憂慮它不僅僅疫情追蹤工具,而是兼有數碼身份、信用評級的功能,如內地城市杭州將健康碼與醫保系統綁定、或有商戶推出相關超市購物可獲得折扣,有聲音擔心指健康碼或有常態化趨勢。另外,健康由地方政府各自推出,如北京有「健康寶」、廣州有「穗康碼」,市民一碼並不能通行全國。

內地民眾在疫情下,需要安裝健康碼應用程式,監測追蹤行蹤,但有私隱和監控的質疑。(資料圖片/中新社)

南韓:分析手提信用卡大數據 公布患者詳細行蹤

數年前,南韓已經歷過一輪慘烈的中東呼吸綜合症疫情,造成186人確診、38人死亡,其後當地政府獲賦予更大的權力,不需法庭頒令便可獲取市民數據作疫症追蹤用途。

南韓政府利用手提電話訊號數據、信用卡交易數據等作分析追查確診者接觸史,更在政府網站公布確診者詳細行蹤,﹙梁碧玲攝/資料圖片﹚

今年初,新型肺炎疫情在當地爆發後,當地衞生、國土交通部合作開發大數據流行病追查系統,利用手提電話訊號數據、信用卡交易數據等作分析追查,更在政府網站公布確診者詳細行蹤,惹起爭議。

新加坡:棄用手提App 轉派實體藍芽追蹤器

疫情在全球大流行,世界各地均推出符合當地國情的流行病追監蹤控手段,如新加坡政府在今年3月推出名為「TraceTogether」的手提應用程式,市民可自願決定使用與否,雖然當局指應用並不會收集GPS、網絡及Wi-Fi數據,且藍芽接觸史數據於25日後會自動刪除,但因不少當地市民仍憂慮手提電話中數據會被記錄,應用下載量未達預期,影響追蹤效果。

當地9月再推出新版實體追蹤器,並派發予500萬居民,當局表示新版可穿戴追蹤器利用藍芽接收附近使用的訊號,不會記錄個人位置,若有人確診,便用通知其接觸者,而追蹤器上的數據亦會定時自動刪除。

印度:被指要求公務員及企業員工使用

印度政府4 月初出推出手提應用「Aarogya Setu」,由官方開發,透過藍芽及地理位置數據,記錄使用者行蹤,並傳送至政府數據庫;若有人確診,系統隨即通知相關接觸者。不過,在推出初時,指引寫明公務員及企業員工需強制使用此應用,其後放寬。

Apple、Google首度合作推藍芽工具

疫情下,兩十大科技巨頭Apple及Google合作推出 API,方便各地公共衛生機構製作Android 及iOS裝置互通的藍芽工具,並且將此融入底層平台,構建基於藍牙技術的接觸史追蹤平台,以加密、定期轉換的識別碼記錄接觸史,使用者可選擇是否使用。

處理個人私隱五大要點

事實上,不少國家都有採用類似的疫症追蹤手段,上述僅為部分例子,而疫症防控與個人私隱之間的爭論仍然不斷。美國科技雜誌《麻省理工科技評論》就接觸者追蹤應用在處理個人私隱時需留意的五大要點:

1. 市民是否可自願決定使用與否;
2. 數據使用範圍是否有所限制,如是否只限用於公共衞生用途、疫情後會否持續使用;
3. 會否時刪除數據紀錄;
4. 有否限定數據收集範圍;
5. 有否將相關政策、系統設計及原始碼公開,以增加透明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