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博物館「香港故事」展周一起關閉更新 市民周末湧入場

撰文:麥凱茵 金偉諾
出版:更新:

香港歷史博物館內具19年歷史的「香港故事」常設展今日(18日)最後一日開放,明日(19日,星期一)起便會關閉兩年作大型更新。展覽關閉前的最後一個周末,博物館內人頭湧湧,有市民特意與子女來看展覽,館內的1:1電車模型、誠濟堂百子櫃等的打卡人士眾多。
有歷史學者相信在近年的政治環境下,展覽的「英國殖民」用字會統一成官方所指的「英國管治」,市民對此意見不一。有人直指不明白慨念,認為歷史已經發生不可以更改,也有人擔心影響史實,會選擇自己向子女教導歷史。另外,也有人期待展覽在未來應該在政治變化上多點着墨,無論是內地元素或者香港示威事件亦應該涵蓋。

香港歷史博物館內具19年歷史的「香港故事」常設展10月19日起便會關閉兩年作大型更新。(廖雁雄攝)
+4

有指將增納雨傘運動 不涵蓋反修例示威

香港歷史博物館「香港故事」常設展自2001年開幕至今,踏入第20個年頭,展館將於明日起關閉兩年作大型更新,工程費用高達4億元。

現時「香港故事」講述本港4億年前的自然生態環境至1997年回歸,館方預告更新後的展覽將延展至本港21世紀的城市發展。但有指歷任港督照片則不會保留,而六七暴動、六四事件等則有得留低,另會新增2003年沙士、2014年雨傘運動等事件,至於去年的反修例示威則不會涵蓋。

歷史博物館預告更新後的展覽將延展至本港21世紀的城市發展,但有指歷任港督照片不會保留。(廖雁雄攝)

傳「去殖」改稱「英國管治」 歷代港督相片無得留低

歷史學者陳志華早前在《明報》指出,官方有意去殖化,相信在現時的政治環境下展覽的「英國殖民」用字會統一成官方所指的「英國管治」,港督的作為則會淡化。記者昨日到過博物館實地視察,發現展覽不少地方有提及「殖民地」,如「在1997年6月30日前,香港是英國的殖民地,而港督是英皇授權統治香港的全權代表」、「香港在經歷了155年的殖民地統治後,終於在1997年7月1日回歸祖國,揭開香港歷史新的一頁」等。

至於展覽內展出香港由1941年至1997的歷任港督照片,附有文字講述他們在任內的功績,如葛量洪建啟德機場、大欖涌水塘;戴麟趾推行小學免費教育;麥理浩的建屋計劃等。歷任港督照片的對面則是1960年代至1997年的大事件,包括六七暴動、英女皇訪港等片段,每條約長1至2分鐘。若按消息及陳志華的說法,預料這些展品或會作出大幅度更改。

 

香港歷史博物館「香港故事」常設展的最後展區為「現代都市及香港回歸」,提及殖民地統治至回歸中國的情況。(廖雁雄攝)

家長擔心有遺漏事件會自行教導子女

今次博物館會作大型更新工程,帶同兒子到來的何先生認為有必要,因為可以增加97後的歷史的事件,「可能加入政治變化、加入內地元素,或者香港抗爭事件,加入市民的行動。」

趁展覽關閉前前特意到訪的沈小姐一家亦同意要更新展覽,「從97年到現在發生很多事,沙士是港人很重要的經歷」,但作為家長的她擔心更新部分事件或會刪去,「可能有部分會沒有了,小朋友可能會不知道某些歷史」,會待兒子長大後再教他有關歷史。

不過也有市民認為毋須特意作出更新,也不明白官方有意去殖化的做法。白先生說:「歷史已經發生,哪可更改?我不太明白(慨念)!」黃先生也指出,每個人對歷史的看法不一,有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另有人則認為,每人都經歷香港不同的歷史,「其實更改(字眼) 沒意思,始終歷史就是歷史。」

香港歷史博物館則表示,展覽關閉期間,博物館將保持開放,並會在12月中推出「香港故事」的濃縮版:「經典再現--香港故事精華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