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花學儲錢?研究指有效改善青少年理財能力 冀理財納入正規課程

撰文:郭曉晴
出版:更新:

盆栽種植可學懂不亂花錢?有機構在2018年底進行一個香港中學生理財課程成效研究,課程包含體驗式學習概念,以培養學生的理財能力,本港共有5所中學由2017年起上為期三個月的理財課程,研究結果顯示課程有助中學生建立更好的理財能力及相關的心理質素。

中學校長對課程表示歡迎,學生較輕鬆及愉快地學習理財。(資料圖片)

理財啟苗聯合創辦人李錦博士與教育大學於2018設計4S理財課程,並以5間中學,共246名中一學生進行研究。學生於2017年下旬開始參與由香港教育大學及李錦博士設計的4S課程,共12單元,每單元一小時,學生開始課程前及完成課程後需填寫一份問卷,研究以問卷所得的數據計算成效。

李錦指出,課程參考青少年適用的教學法及體驗式學習,以盆栽種植為例,學生可學懂等待,培養耐性,引伸至理財方面,可培養學生「延伸滿足」的心理質素,即願意等待,犧牲即時滿足,簡單來說,如遇到想買的東西時不即時亂花錢。

至於「洗手」活動,學生需思考並比較以水喉水和以水瓶水洗手的分別,明白到以不同的做法達到相同的目的,例如用水瓶水洗手雖然較需時、麻煩,但同樣達到洗手的目的,從而反思自己平日的消費方式。

4S課程包括儲蓄(Savings)、消費(Spending)、投資與投機(Investment vs Speculation)及分享(Sharing),目的旨在培養學生的理財能力(知識、態度和行為),以及相關的心理質素(延伸滿足、感恩)。

研究顯示參加者於所有範疇均有正面提升,當中以「理財知識」的提升最多,開始課程前11分滿分中有平均5.62分,完成課程後上升近26%至7.08分。其次為「感恩」,5分滿分中由3.67分上升至3.75分,上升21%。

外國已將理財教育納入正規學校課程 李錦冀本港仿效

樂善堂顧超文中學劉潤牛校長對課程表示歡迎及認同,他認為中學生有必要學習如何使用金錢及理財,課程設計包含體驗式學習,利用不同活動如洗手、盆栽種植等,讓學生較輕鬆及愉快地學習理財,當中包括學生自省、不浪費、珍惜等概念。

理財啟苗聯合創辦人李錦博士指未來會進行小學理財教育的研究。(由理財啟苗提供)

李錦博士指,理財教育應由初小,即小三、小四時開始,直至大學。現時加拿大、日本、英國和美國等20多個國家已將金融教育納入正規學校課程,他建議,香港與其他華語地區的學校可以將4S課程納入其正式課程中,以幫助學生學習理財能力,對其終生發展有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