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港去年職業死亡大增四成 非意外死亡佔超過一半 或涉過勞死

撰文:郭曉晴
出版:更新:

疫情期間大量基建工程暫停,即使如期開工,工友亦要面對感染新冠肺炎的風險。隨著工程停工,今年首季的工業意外及職業傷亡數字較去年同期少約逾三成。至於2019年的整體職業傷亡數字亦下跌,惟當中職業死亡個案反而較2018年增約14%。

今年首季工業意外及職業傷亡意外數字大跌

新冠肺炎下各個工種都面臨工作減少的情況,有可能是令職業意外數字減少的原因之一,今年首季的工業意外比去年同期少約38%,當中,餐飲服務的意外數字下跌較多,有41%,但仍然是最多意外的行業,其次為建造業,2020年發生425宗意外,比去年少約33%。

勞工處公布2020年第一季職業安全及健統計。(勞工處網頁截圖)

職業死亡數字上升 非意外死亡佔大部分

本港職業傷亡整體數字持續下跌,2019年共有32,872宗傷亡個案,較2015年下跌約8%。但是,職業死亡數字卻上升四成,由2015年177宗上升至2019年249宗,當中逾半屬非意外死亡,例如工作過勞等原因,但勞工處並未有相關職業傷亡個案情況公開詳情。

根據工業傷亡權益會統計,2019年共收到9宗有關在工作期間猝死個案,當中或涉及工作過勞,團體促當局應盡快修例,及披露相關職業傷亡個案情況,職業安全健康局由2017年下旬起為相關非意外死亡個案進行研究,預計今年年底完成。

根據現行的《僱員補償條例》(第282章)訂明,僱員遭遇工傷意外或被確診患上條例指明的職業病,其僱主須根據該條例負起補償責任。但政府未有定義「過勞死」,員工難以申請賠償。現時日本、南韓及台灣等地已將「過勞死」認定為工傷殉職,在日本,只要員工每周超時工作逾40小時即屬「過勞」,或可獲得補償。

▼香港及日本「過勞死」的情況▼

+1

主要意外死亡原因為高處墮下 佔整體四成

除了非意外死亡外,另一半死亡事件多涉及工業意外,在2019年22宗職業死亡意外個案中,16宗為建造業意外,比2018年多兩宗。當中逾四成,即7宗為「人體從高處墮下」,與過往情況相若。

雖餐飲業的意外數字在各主要行業中較多,但少有死亡個案,(資料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