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涌填海130公頃 黃偉綸稱已完成約一半 料七成填料為建築廢料

撰文:王潔恩
出版:更新:

東涌擴展計劃涵蓋現有東涌新市鎮東、西兩面,而東涌東近岸填海正造地130公頃,填海工程已在2017年12月底展開。
發展局局長黃偉綸今日(6日)發表網誌,稱整項填海工程完成約一半,重申東涌東填海是首個應用「深層水泥拌合法」的工務工程項目。他說,相對傳統以浚挖方式填海,可降低對附近水質及海洋生態造成的影響,又指會將本來要棄置的廢料作為填海物料,以循環再用,料最終約七成填料為「惰性建築廢料」,其餘為機製砂。

圖中藍圈為東涌東首幅填海而得的房屋用地。(發展局圖片)

黃偉綸在網誌中重申,填海工程主要在東涌東進行,造地130公頃,即約6個維多利亞公園,預計2023年完成填海工程,而首幅經填海而得的用地,已於今年3月交付房屋署建屋,可供興建約1萬個公屋單位。

發展局表示,「深層水泥拌合法」是以「攪拌」方式將工程船上的水泥注入海泥層。每艘工程船可載水泥容量達到480噸。(發展局圖片)

首個應用「深層水泥拌合法」的工務工程項目

黃偉綸說,東涌東填海是首個應用「深層水泥拌合法」的工務工程項目,以非浚挖式,即不移除海床淤泥的方法填海造地。

可持續大嶼辦事處高級土力工程師張健德在網誌中亦指,相對傳統以浚挖方式填海,「深層水泥拌合法」不涉及清除及運走海泥,可以減少水中懸浮粒子的產生,有效降低對附近水質及海洋生態造成的影響;加上不需要進行傾倒海泥的海上運輸,有助減少碳排放。他指,東涌東的工程可減少傾倒440萬立方米淤泥,亦減少海上運輸17,600船次。

發展局指,為確保工程不會對環境造成影響,圖中黃色的淤泥屏障把130公頃的工地完全包圍,避免微粒漂出填海區外。(發展局圖片)

料7成填料會是建築廢料

黃偉綸又說,在東涌東的填海工程中,會利用建築工程產生的「惰性建築廢料」作為填海物料,將本來要棄置的廢料,轉化為土地資源。他解釋,「惰性建築廢料」是指建築工程中,因挖掘及拆卸等工序而產生的拆建物料,例如混凝土、瀝青、碎石等,統稱為公眾填料。

他續指,現時整項填海工程完成約一半,填料組合方面,六成為惰性建築廢料,其餘四成為機製砂。他預計,在工程完成時,約七成填料會為「惰性建築廢料」,其餘為機製砂。

東涌擴展計劃涵蓋現有東涌新市鎮東、西兩面的範圍。圖為東涌東新市鎮擴展區構想圖。(發展局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