浸大成立事實查核中心 助市民免費「fact check」網上瘋傳資訊

撰文:鄧穎琳
出版:更新:

香港浸會大學傳理學院今日(29日)公布,成立香港首個由獨立學術機構運作的事實核查平台 —「香港浸會大學事實查核中心」。新中心由浸大學者、專家及資深傳媒人合作,每日篩查約兩千個網上消息或資訊,查核網絡瘋傳的可疑資訊,免費為港人提供事實查核服務,希望減少虛假新聞散播。日後公眾可透過流動應用程式「BU FactCheck」,免費參閱廣傳消息是否真確。

浸大宣布成立「香港浸會大學事實查核中心」。前排左起為浸大協理副校長(內地事務)暨傳理學院院長黃煜、傳理學院專業應用副教授李文;後排左起為助理教授張引、助理教授曾姿穎。(浸大提供)

浸大傳理學院專業應用副教授李文解釋,社會運動及疫情下,香港出現的虛假新聞,比世界各地有過之而無不及,他形容「虛假資訊疫情」在港肆虐,2019年下半年起,浸大學者開始留意到假新聞廣泛傳播,而浸大委託機構進行的電話調查發現,逾千名成年港人中,約43%受訪者認為,在常用媒體出現假新聞頻密程度達「一半半」,逾兩成人認為假新聞多,另有逾三成半人認為,新冠肺炎對健康影響的假新聞屬多或非常多程度。

李文說,浸大傳理學院旗下的「人工智能與媒體研究實驗室」和「新聞與社會研究所」決定合作,成立「浸大事實查核中心」平台,希望為公眾查證新聞真偽。團隊由今年9月起試營運,先以「人手查核」方式開始工作,約12名浸大學者及專家等人員,每日會在網上瀏覽約2,000則涉及政治、商業、健康、科學及其他社會議題的網上資訊,包括「立法會」、「DQ」、「全民檢測」、「林鄭月娥」及「新冠疫苗」等,再就可疑資訊進行查核。

網上消息無盡,團隊表示,會以公眾利益、資訊熱門程度(如分享讚好及評論次數),以及能否查證,決定是否對訊息展開查核,個人觀點則不在查核範圍之內,團隊亦不會著重找出散播假資訊的「真兇」。團隊成員會嘗試透過現場調查、找第一手資料、請教專家及動用校友網絡核查,最後由團隊成員撰寫報告,將可疑內容分類為「真實」、「部分真實」、「錯誤」或「無法確定」,在網上公開讓公眾查閱。

平台在2020年9月起試運,至今完成查核約21則可疑瘋傳消息。(浸大事實查核中心網頁截圖)

團隊早前完成約21宗瘋傳可疑消息核查,當中只有1宗為真實、1宗無法確定、16宗屬錯誤,餘下3宗為部份真實。21宗個案中,不少為疫情資訊,其中一則「法國遺傳學家卡恩(Axel Kahn)稱如要接種新冠疫苗,肯定選擇中國的疫苗」消息,浸大團隊經精通法語人士翻譯訪問原話,發現屬錯誤,因卡恩只稱中國疫苗及輝瑞藥廠研發的RNA技術疫苗,所採用的研發技術沒有任何問題,並沒表示「肯定選擇中國的疫苗」。

浸會大學傳理學院推出「香港浸會大學事實查核中心」。(資料圖片)

將添人工智能協助篩選查核

浸大傳理學院助理教授曾姿穎說,中心試運期間,發現連登、香港討論區等網上討論區,甚至WhatsApp群組中,有大量重複、洗版式內容出現,而最正面及負面的極端帖文,較易含虛假成份。團隊現階段希望邀請記者或專家下載「BU FactCheck」應用程式,加入為團隊提供疑似虛假消息,減省團隊人工篩選資訊工作。

展望未來,團隊正開發以本地語言為基礎,由人工智能支援的「虛假新聞研究數據庫」,以自動偵測正瘋傳的可疑資訊,並進行查核,長遠希望成為全球第三間獲國際事實查核聯盟(IFCN)合作夥伴認證的華語機構。另外,團隊亦計劃出版周年報告,審視香港虛假資訊現況,協助決策者和公眾掌握社會趨勢,對抗錯誤訊息傳播。

hotl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