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停車繳費過隧道細節出台 擬2022年底城隧獅隧青沙公路首推

撰文:鍾妍
出版:更新:

現時經過隧道時,都要停車付費,令車輛減慢速度。政府2017年公布擬推行「不停車繳費系統」,在車上貼繳費貼,讓車輛穿過收費的「龍門架」時,自動繳交隧道費,原本打算先在將藍隧道使用,並已就系統招標,惟最終因政府豁免將藍隧道收費而擱置。最新的立法會文件顯示,政府擬於2022年年底左右,開始在獅子山隧道、城門隧道及青沙管制區使用,亦要進行一系列立法及修例工作。
政府建議推出兩款繳費貼,其中首張免費的「個別車輛繳費貼」會儲存「標籤識別號碼」以及加密的「車輛識別號碼」,即每部登記車輛的識別號碼;另一款則為需購入、有如八達通儲值式的「繳費貼(基本版)」,不會連結個別車輛。系統亦會透過無線射頻識別技術(RFID)配合自動車牌識別技術,若經過隧道時無成功繳費,就會要求登記車主繳交費用。

繳費貼大小約為半張信用卡,可貼在擋風玻璃上。(立法會文件)

車主可貼「個別車輛繳費貼」或「繳費貼(基本版)」

運輸署建議,為全港每部車輛發出首張免費的「個別車輛繳費貼」,內含RFID標籤,會有獨一無二標籤識別號碼,亦會有經加密的車輛識別號碼,但不儲存車主或司機的個人資料。車主要為其「個別車輛繳費貼」登記指定付款方式,銀行帳戶、信用卡或儲值支付工具均可,往後經過隧道時,系統就會自動在指定的付款帳戶扣除隧道費。

另一款繳費貼則為按不同車輛類別,提供不同的「繳費貼(基本版)」,以儲值形式扣隧道費。這種繳費貼不會連結到個別車輛,運輸署及隧道費服務供應商都不能循繳費貼追查到使用者及車輛,故若未能成功繳費,運輸署就會聯絡車主,由其承擔相關費用。

「無貼」過隧道由登記車主揹數 擬強制提供電郵或手機號碼

若車輛駛經隧道時無貼上任何繳費貼,仍然會被自動車牌識別技術偵測到,並會要求車主在寬限期內繳交隧道費。由於實行不停車繳費後,繳付隧道費的責任,會由司機改變成由車主承擔,運輸署亦建議強制規定車主辦理牌照申請時提供電郵地址或手提電話號碼,以便發出電子繳費通知;而為保障車主權益,運輸署研究向車主提供交易紀錄結單,或採用「兩件式裝置」令隧道費從司機事先登記帳戶扣款,亦建議在不停車收費的條例草案中,加入條文讓車主向司機追討隧道費,而追討隧道收費的機制可看下表。

(香港01製圖)

逐一推展至其他隧道 將修例強制所有車輛使用繳費貼

運輸署擬於2022年底,在獅子山隧道、城門隧道及青沙管制區首階段推行,之後會在香港仔隧道、紅隧、東隧及大老山隧道推行;西隧及大欖隧道則會在2023年8月及2025年5月,由政府收回擁有權後才實施。

運輸署指,政府目標在日後強制規定所有車輛必須使用繳費貼,但未有提到實質落實日期,僅指會視乎普及程度及當時情況,在所有收費隧道全面推行不停車收費系統後,再由運輸署長指明日期。

實施不停車繳費系統後,現時的隧道優惠仍會繼續,現時免收隧道費的殘疾人士駕駛車輛、政府車輛、專營巴士等,可由「個別車輛繳費貼」偵測到;至於東隧無載客的士優惠,運輸署則指會設置無載客的士使用的專用行車線,並再對不當使用該行車線的司機執法。

(香港01製圖)

資訊科技界認為有私隱保障問題

資訊科技界選委黃浩華認為,即使繳費貼無紀錄個人資料,最終都會被相機拍下車牌,就會出現與智能燈柱同樣的隱憂,不知相機除紀錄車牌外,車的型號、顏色、車上乘客人數會否被紀錄,而相關紀錄又會保存多久,會否轉交其他執法部門使用。他指即使文件上提到服務供應商只會保存隧道使用紀錄由隧道費清繳起計的90日,但仍不知有何資料會被計入「使用紀錄」,又會否有資料不被清除。他並指出,政府再要求車主提供電郵或電話,即憑車牌已能找出車主的個人資料。

他表示,明白到政府以RFID加上自動車牌識別可以令收費系統更準確,但在相關私隱法例不完善,加上社會氣氛對政府不信任下, 文件續指經評估後「系統並無預見的個人資料私隱問題」,是與現實脫勾,認為政府應先完善相關私隱法例,或講明資料收集及保存的詳情,讓市民放心。

運輸署指,會在詳細設計及發展階段再作進一步私隱影響評估,並諮詢個人資料私隱專員公署。

▼屯門至赤鱲角北面連接路12月27日早上8時通車▼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