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廈天井疑屢播毒 專家拆解半開放天井避疫法 沖涼關窗開抽氣扇

撰文:王潔恩
出版:更新:

新冠肺炎疫情持續未緩和,多幢大廈爆疫並疑涉及垂直傳播,多個單位住戶需要撤離,有專家亦指傳播途徑懷疑與天井氣流有關。
有工程師指出,荃灣綠楊新邨、藍田麗港城的天井較深,即使是半開放式設計,但由於「太深」會使空氣流動變慢,帶病毒的空氣會有滯留天井的風險,從而進入其他單位。至於北角東發大廈,由於天井四面密封,或使空氣相對難以散走,故容易積聚病毒。專家建議,可因應居住的環境屬於半開放或密封天井,決定如何應對,例如是否需要長期關窗等。

袁國勇指,荃灣綠楊新邨R座天井位有十米深,是他自疫情開始視察的眾多大廈當中最深的一次。(陳嘉慧攝)

綠楊新邨、麗港城天井深

港大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昨天(2月1日)到荃灣綠楊新邨視察,指R座疑有橫向及垂直傳播。袁表示,大廈的天井深10米、闊2米,是他自疫情開始視察以來,見過天井最深的大廈。

此外,袁國勇早前亦曾到爆疫的藍田麗港城觀察,他亦曾表示該廈天井空間較深,令受污染的空氣被困,如有住戶確診,暖空氣會經抽氣扇抽上高層。

袁國勇曾指,麗港城五座看不到喉管有大問題,但該大廈的天井空間較深。(資料圖片/鄭子峰攝)

天井闊可助通風 惟變相令單位變細

工程師學會會長源柏樑說強調,「煙囪效應」本來是好事,可以有助自然通風,但若天井太深,會令空氣流動變慢。他指,若有大廈內有患者,而帶有病毒的空氣走出天井時,當有其他住戶開窗,便有機會令有病毒的空氣或進入單位內。他又指,本港近日吹東南風,令有確診者居住單位外的天井空氣未能吹散。

源柏樑又說,天井本應越闊越好,曾有人估算,天井闊度有4米會更理想。不過,若天井變闊,變相單位開則會較細,坦言認同袁國勇指有屋苑設計「偷到最盡」的說法。

源柏樑建議,若大廈有天井,且有人確診,便應盡量關上窗近天井的窗。(資料圖片/余俊亮攝)

天井達9至10米不特殊

測量師學會建築政策小組主席何鉅業亦指,若天井太深,當戶外的空氣吹入天井後,或者未能即時稀釋在室內抽出的熱空氣;相反,若天井較淺,便能較快中和天井內的熱空氣。

何鉅業指,若大廈內有較大單位,天井一般會較深,又指香港大廈樓宇天井的深度,普遍有7至8米,即使9至10米亦不特殊。不過他直言,若天井較闊、深度減少,戶外空氣便能易吹入天井的深處,可減少凝聚污濁空氣。

麗港城圍封第5、7座強制檢測情況

+2
北角東發大廈早前疫情,專家稱大廈的天井四面密封,有機會有機會造成「煙囪效應」。(資料圖片/歐嘉樂攝)

東發大廈天井四面密封

至於北角東發大廈,袁國勇在1月27日視察後亦指,C座每兩個單位共用一個天井,而天井是四面密封,廁所及廚房的抽氣扇均是向天井排放。另外,有單位共用天井,且天井非常狹窄,若住戶關窗開抽氣扇,熱氣容易向上升造成垂直傳播,即有機會造成「煙囪效應」

東發大廈封區情況

舊式樓宇常用設計 帶病毒空氣難以隨天井排走

何鉅業表示,早期樓宇常見這類設計。他指,由於天井被圍封,較少戶外空氣能吹入,故較難帶走天井內的空氣。源柏樑亦指,東發大廈的天井四面都被圍封,即俗稱的「暗天井」,使空氣相對難以散走,故容易積聚病毒,當有人剛巧開窗,便有機會將病毒帶入屋。

他續指,隨時代變遷,各戶都安裝冷氣且都不太開窗,而現代人怕熱怕塵,不少人把對流窗關上,無法通氣。他解釋,單位的熱氣會經抽氣扇抽出天井,但若四面的天井都被圍封,會使冷熱空氣的溫差減少,難以將熱氣隨天井成功排走,繼而在天井內積聚。

何鉅業提醒,市民無須過於恐慌,只要針對高風險地方「對症下藥」就能好好預防。(資料圖片)

應盡量關上近天井的窗

源柏樑建議,若大廈有天井,且有人確診,便應盡量關上近天井的窗。至於四面圍封的「暗天井」,則建議在對住天井的位置,加裝送風機,以將外面的冷空氣風帶入天井,使熱空氣可上升及排走。

何鉅業亦建議,若擔心有住戶染疫,可選擇關閉靠近天井的窗,倘是廁所對著天井,平日洗澡若怕焗促,可在沖涼時打開抽氣扇,將室內空氣抽出天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