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註冊處外洩11萬人個人資料 私隱署認為沒違例:無遭不當查閱

撰文:吳綽詩
出版:更新:

公司註冊處去年4月通報資料外泄事故,在其電子查冊系統上,查冊者透過「開發者工具」(web developer tool)及編寫程式,可以找到額外的個人資料。編寫程式取得額外資料,近11萬人可能受影響。

私隱專員公署今日(12日)發表調查結果,指「額外」個人資料並非直接顯示在查冊結果頁面上,並無證據顯示個資遭不當查閱。署方又指公司註冊處翻新系統時採取一系列保安措施,認為沒有足夠證據顯示違反《私隱條例》。

私隱專員公署今日(12日)發表公司註冊處一項資料外泄事故的調查結果。(資料圖片/夏家朗攝)

公司註冊處去年發現資料外泄

公司註冊處去年4月18日,發現經翻新的「電子服務網站」電子查冊系統,查冊者可透過瀏覽器的「開發者工具」,搜尋輸入部份個人資料如身份證號碼,可以尋找到額外的個人資料,查冊者亦可以透過編寫程式獲得資料。

設計系統時有錯漏 外泄資料約4個月

私隱專員公署向公司註冊處查訊四次,兩度去信要求負責翻新的承辦商提供資料,又審視處方超過1,500頁文件。

調查發現,設計系統時採用常用模組(common module),未有移除部分數據字段(data field),導致額外個人資料被傳輸到查冊者的電腦,情況由2023年12月27日推出翻新系統起出現。

公司註冊處與警方緊密合作,積極打擊洗錢及恐怖分子集資。

料未有個資被意外查閱

事件中有10.9萬人可能受影響,絕大部分為公司董事,餘下217人為被取消資格人士、放債人牌照申請人等。外泄的資料包括香港身份證號碼、護照號碼、通常住址等。調查顯示近九成可能外泄的資料,仍可從已登記文件中經查冊服務查閱。署方表示,沒有證據顯示涉事的個人資料曾被意外或未獲准許查閲。

私隱署:無足夠證據顯示公司註冊處違例

公署認為,公司註冊處翻新系統時採取一系列保安措施,並無足夠證據顯示處方沒採取所有切實可行的步驟,保障所持有的個人資料,因此認為沒有違法《私隱條例》。公署建議公司註冊處定期及全面檢視系統,確保沒有其他系統設計及安全漏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