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婆婆照顧外孫女身心疲累 精神科醫生籲「疫」境中寬待自己

撰文:01醫務所
出版:更新:

余女士今年60來歲,已婚,退休,每天要從大西北到九龍東為女兒照顧半歲大的外孫女,光是乘搭交通工具已經花了三四個小時,以致她睡眠不足。她前來精神科門診求診,是因為焦慮、緊張、心跳、手震,又擔心疫情下自己會「中招」、會傳播病毒給外孫女。
以前余女士和先生每隔幾個月便會回內地探親,與親友互相問候、談天說地;又或出國到附近地區旅遊散散心。她的女兒和先生都要工作,家中又沒有聘請家務助理,只能倚賴余女士獨自照顧外孫女,但余女士說:「照顧外孫女不辛苦啊,她這麼可愛,又乖巧,其實帶給我很多歡樂。」可是,女兒卻對她有點挑剔,不但投訴她時常到街市買餸增加「中招」機會,還不准許她在外孫女睡着的時候看她最愛的韓劇,以免吵醒午睡中的外孫女。有時候,余女士都會懷疑自己是不是做得不夠好。
撰文:青山醫院精神健康學院辛婥珩醫生

▼4月2日復活節假期首天 市民逼爆清水灣▼

+6

疫情爆發,或多或少都影響了全球各地每個人的生活。在香港,疫情反覆,幼稚園及大中小學生亦要暫停面授課堂,改為網上學習,成年人則改為在家工作。為控制疫情,人們要減少和親朋戚友見面、盡量避免不必要的出門,令人感到前所未有的孤單、寂寞。疫情亦令人不能出國去旅行,這可是香港人最愛的活動啊!媽媽們對於孩子們不能回校上課都頭痛不已,經濟下行亦令不少生意人也叫苦連天、打工仔天天擔心會失業。不少人在這段時間累積了抑鬱和焦慮的情緒,需要前來精神科門診求醫。

其實自疫情爆發以來,大家的生活都不容易,所以更要謹記好好照顧自己。除了要有足夠和定時的作息時間、吃有營養的食物、多喝水、做足夠的運動外,還要照顧自己的精神健康。在疫情下,雖然大家不能外出,但也可以利用這段時間培養一些興趣和嗜好,如閲讀、寫作、烹飪、畫畫、書法、做瑜伽等等,從中找到樂趣;執拾家中的雜物,令環境變得整潔;看看過去拍下的照片,回憶美好的時光,期待或計劃一下將來的旅程。儘管暫時未能與親友見面,我們也可以透過電話或視像通話保持聯絡,互相關心。

▼「抗疫新路向」 維持社交距離措施兩周▼

+12

要對自己好一些,還可以學習「靜觀修習」,例如靜觀伸展、呼吸,以及身體掃描。靜觀是指有意識地及不加批判地留心當下的覺察力。而心理學教授克莉絲汀.聶夫(Kristin Neff)提倡「自我慈悲」(self-compassion)的心理療癒方法,也可以作為靜觀修習的一種。「自我慈悲」即是對自己寬容,接受自己的不完美,放下自責和苛刻的態度,找回平靜的心境。有研究顯示,對自己慈悲、寬容的人,在面對人生的各種逆境時,能展示更高的適應力及韌力。

《香港01》「01醫務所」與青山醫院精神健康學院合作,隔一個星期二刊登由醫護人員撰寫的專欄【筆下心澄】。

「澄」即是把水靜放,讓水中物沉澱,然後變得清澈。願你靜心細味每一篇小故事,見微知著,明白自己及別人的內心,把事與情看得更透澈。看得清楚,懂得珍惜,願此專欄能安撫你情緒的波瀾,享受歲月靜好。更希望你把這份體會和你關心的人分享,好讓美好人生的路上多一個夥伴。

故事細節經修改以保障病人私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