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水之患】首發現香港3河流含抗生素  

撰文:黃卓然 張美蘭
出版:更新:

濫用抗生素,可致嚴重後果,若環境中的抗生素不斷累積,可影響生態,久而久之或釀成生態災難,亦可引發超級惡菌問題。本港首次有研究發現,香港3條主要河流錦田河、梧桐河及城門河,原來均受抗生素污染,其中一個水樣本的抗生素四環黴素(DO)含量,更比內地上海黃浦江更高,情況令人關注。環境署承認,現時沒有對抗生素進行監測。

人畜攝入抗生素後的排泄物,亦有機會流入環境中,包括河流。(Getty Image)

負責研究的香港教育學院科學與環境學系助理教授鄧文靖指出,有關研究在2014年9月進行,研究人員從元朗錦田河、上水梧桐河、沙田城門河3條主要河流,及污水處理廠的入水及出水位置,共收集23個水樣本,針對6種人畜常用的抗生素進行化驗,包括:4款磺胺類抗生素、四環黴素(DO)及和喹諾酮類氧氟沙星(OFL)抗生素。

 

結果發現,氧氟沙星(OFL)及磺胺二甲嘧啶(SMZ)為河水中最常見的抗生素,分別在6成半及7成樣本中都有發現。

 

人畜使用的抗生素,都有機會流入河道,污染環境。(Getty Image)

抗生素濃度比黃浦江更高一半

 

而水樣本中濃度最高的抗生素,則為SMZ及DO。其中在錦田河旭日花苑附近的水樣本, SMZ的濃度達每升580.4納克(ng/L),DO濃度則達每升82.2納克。

 

鄧文靖指出,根據2014年內地一個同類研究,上海的黃浦江水樣本中,DO含量最高的樣本僅每升54.3納克,與是次本港研究發現的每升82.2納克相比高一半,本港河流受抗生素污染的情況可能更為嚴重。

 

錦田河旭日花苑附近的水樣本, 抗生素四環黴素含量比內地黃浦江更高。(鄧文靖提供)

抗生素濃度對環境 低至中風險

 

研究報告又指,按歐洲國家指引計算,香港錄得的數據對環境風險評估,由低至中風險。23個採樣地點中,5個地點DO濃度可對環境帶來中等程度的風險;9個樣本濃度可對環境帶來低程度風險。鄧文靖解釋,環境中即使有微量抗生素,亦可能對低能生物例如綠藻類帶來風險,例如令其死亡,亦可通過食物鏈影響人類。

 

抗生素流入環境欠監管

 

鄧文靖指出,抗生素用於人類、畜牧業或農業越來越普遍,但本港現時並沒有恆常監測環境的抗生素含量。環保署回應指,抗生素並沒有納入本港的水質監測計劃,主要是由於有研究顯示在本港水域內發現的微量抗生素藥物殘餘,對海洋生態構成的風險一般甚低。而世界衛生組織在2012發表的研究報告,殘餘在環境裡的藥物,包括抗生素水平十分低,對人體健康不會構成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