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政報告前瞻】房策死局 工廈劏房戶沒有一扇窗:仲可以去邊?

撰文:黃靜薇
出版:更新:

年屆75歲的陳伯本應安享晚年,但數月前因租金昂貴而要搬到新地方居住。由唐樓搬到工廈,卻形容為「住得冇咁慘」,囿於不足100呎的蝸居中度過新一年,即使連一扇透氣的窗也欠奉,他仍樂於天命,只嘆一句:「唔想住呢啲,仲可以去得邊?」特首梁振英將於周三(18日)公布任內最後一份的施政報告,由2012年競選以來,他一直強調房策是本屆政府的「重中之重」,去年的施政報告更自詡「解決房屋問題漸見曙光」。但基層市民愈住愈差、愈搬愈細,甚至要鋌而走險住在工廈內,梁振英可會聽到這些來自鐵屋吶喊的聲音?

平日的起居飲食,也在90呎的單位內解決。(羅君豪攝)

根據政府統計處2015年的調查,全港近20萬人居於8.88萬個劏房,陳伯曾經也是其中一人,曾住在荃灣區一間60呎的劏房,月租仍要2500元,「嗰間屋好多租客,(共用)廁所都用唔到,惟有去運動場沖涼。」

談及未來願景,年屆75歲的陳伯未敢想像退休,只希望仍有容身之處。(羅君豪攝)

冒險住工廈 兩度搬遷

年少時是鐘錶廠工人,每天工時長、辛勞不倦,陳伯指「高溫做嘢熱到隻手都生水泡。」如今香港工業式微,工廈卻成為陳伯和太太的家,隨著近年樓價急升、租金上漲,劏房亦「有價有市」,原本的劏房包租公以裝修為由趕走陳伯,他們就搬到荃灣一座工廈內,月租5,000元換來較大的145呎單位,「有窗又有獨立廚房,覺得仲好過啲唐樓!」

陳伯的單位內只有一個面對走廊的小氣窗。(羅君豪攝)

任職通宵看更的陳伯每月最多只有4,000元收入,連同政府發放的長者生活津貼,租金已佔收入的八成,及後政府再取消「N無人士津貼」後,生活一度陷入拮据,「我同房東講真係唔掂嘞。」於是他們再搬到同區工廈,過著沒有一扇窗的生活,連同廚廁僅得90呎的斗室,由於空氣不流通,屋內氣味亦久久不散,瀰漫一陣異味,連說話亦不可太大聲,「大家共用一條槽,啲聲就會好易傳過嚟。」梁振英於2014年公布的施政報告,曾表示將會全面取締工廈劏房,截自2016年7月,屋宇署已巡查100幢有關工廈,發出160多張清拆令,梁更稱擔心工廈劏房的居民安危而輾轉反側。比起性命安危,陳伯更擔心政府發現住所而要搬走,故其工廈單位外以鐵皮遮蓋,「唔會唔安全,呢度有消防花灑,唐樓冇添㗎!」

【2016大事回顧】上樓無期 新盤劏房化 中產基層難求蝸居

施政報告自詡現曙光 四口蝸居70呎:慘過「港豬」

【蝸居港人】劏房住不起 窮人淪網吧難民

工廈單位內有連陳伯在內,共有4個住戶,他們平日都將衣服掛在走廊外。(羅君豪攝)
註冊社工薛家進指對於特首梁振英4年以來的房策未能「收貨」,因劏房租金不斷上漲,基層住屋問題苦不堪言。(羅君豪攝)

三年輪公屋無期 港人哀歌

循道衛理亞斯理社會服務處社工薛家進指,政府大力打違規工廈劏房,但缺乏一個完整政策支援受影響住戶,「大家都知道係要冒生命危險,但點解仲要搬入去?」他續指現時公屋輪候時間長,不少街坊仍要捱貴租住劏房、公屋建屋量又不斷滯後,令基層市民活在水深火熱之中,直至去年9月的公屋輪候冊人數已達28.6萬,平均上樓時間長達4.5年,與三年上樓的承諾愈走愈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