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年前滑翔傘愛好者遇怪風失蹤 調查報告指因天氣惡化失控撞地面

撰文:鍾妍
出版:更新:

2018年8月滑翔傘愛好者鍾旭華,於颱風「山神」靠近本港期間,起飛後失蹤,搜救5日後尋回,送院後不治。
民航意外調查機構發表該宗事故的調查報告,指出鍾旭華料因突然惡劣的天氣,在雲層中未能看清,無法有效控制滑翔傘,導致滑翔傘撞擊地面,造成身體多處受傷。
報告建議民航處鼓勵滑翔傘飛行員,起飛前作風險評估,並攜帶位置追踪裝置。意外後,香港滑翔傘協會亦推出GPS追蹤裝置。

民航意外調查機構的事故調查報告指出,41歲的鍾旭華於2018年7月22日約下午1時50分起飛,至當日晚上7時34分,被其他飛行員發現其電單車仍在而報警。相隔5日,7月27日早上11時47分,飛行服務隊於大東山尋回,送院證實不治。

解剖報告指出,鍾旭華左下肢、胸腔及腰椎斷裂,脊髓、肺及右腎都有受傷,指死因料為身體多處因硬物撞擊受傷,並預計在7月27日被尋獲前的數天已死亡。

回顧【專頁:鍾旭華搜救】報道

+2

警方接報後組成一支跨部門搜救隊,並按鍾旭華的手機的電訊商發射塔訊號定位,決定搜救行動的方向。報告指出,發射站未有完全覆蓋南大嶼山,致以手機訊號找出指定地點的可靠度較一般市區低。

鍾旭華的妻子在意外後曾接受《香港01》專訪,指出警方依賴電訊商手機訊號判斷位置,集中搜索芝麻灣,至家屬登入丈夫的Google手機紀錄分析到在大東山的定位後,翌日才找到。報告指出,鍾的家屬於7月25日建議警方尋求Google協助,以取得鍾旭華的位置紀錄,只要用戶有登入Google帳戶,並有啟用位置記錄功能,只要其手提裝置有保持開着,就可以即時追踪到其位置。

家屬在朋友協助下,成功在7月26日取得有關資料,並經分析後找出兩個可能位置,並在同日下午3時42分通知消防處搜索指揮。消防處當局則指,在當晚8時43分才收到有關資訊,並於翌日與飛行服務隊前往該位置,並發現鍾旭華。

鍾旭華被發現時,滑翔傘狀態良好,只有一個1厘米乘2厘米的小洞,而備用降落傘則未曾使用亦沒有異常;而頭盔在鍾被發現時已鬆脫,跌落在滑翔傘與鍾旭華之間,未有明顯破損。鍾的相機雖被尋獲,但16段影片均為其生前較早時間拍攝,並無記錄意外發生時的畫面;他身上另外有一部平板電腦、手機及一部無線電收發器,所有裝備及儀器經檢查後,證實狀態良好。

數據顯示落地前再遇到上升氣流

鍾旭華身上的垂直速度表有GPS功能,記錄他最後飛行的路線。報告指出,他起飛後向南面飛行,並與另一名較早前起飛的飛行員一同逆時針上升轉了3圈,之後他繼續向南面長沙泳灘進發,並在麗濱別墅上空,其後轉換飛行軌道至東面前行約350米。他在64秒之間逆時針轉了8個圈以旋轉降落但無效,高度不跌反升,並向東北方的大東山南面移動。他曾一度轉200度角,數據顯示滑翔傘曾部分坍塌,其後鍾再向北面的山邊飛行,報告估計是在雲中,導致無法向南面飛行。數據又指出,他或在落地前再遇到上升氣流,有機會令滑翔傘塌下,而鍾最後撞上山。

調查報告認為,釀成這次致命意外的原因,可能是飛行員在天氣迅速惡化下,失去對滑翔傘的有效控制,導致滑翔傘撞擊地面,造成鍾旭華身體多處受傷。

鍾旭華事故期間的飛行路徑。(調查報告圖片)

有4名當日同於南大嶼山起飛場的飛行員接受調查訪問,有飛行員指,最後看到鍾旭華在嶼南道麗濱別墅上空,並正因強風緊急下降至長沙泳灘,指當時鍾並不是在雲層中。同一飛行員亦指出,當日於鍾旭華起飛後約5分鐘出發,當時與雲層仍有一段距離,但感到風力增強,決定在長沙灣降落,惟期間風向轉變至西南偏西,他亦被吹向貝澳,形容降落期間顛簸,最終無法降落貝澳,而在附近的灌木上降落。

報告提三安全建議 飛行員攜帶GPS追蹤裝置

報告指出,當日天氣由熱帶風暴「山神」影響而不穩,多雲並有陣雨及雷暴天文台曾於當日下午2時發出雷暴警告,料在大嶼山一帶有雷暴至下午4時。翌日天文台懸掛一號風球。而天氣惡劣致在大嶼山高地搜救有困難,能見度低,至7月27日天色轉清,才可以出動飛行服務隊直升機,在大東山南面搜索。

調查組提出三項安全建議,供民航處及負責搜救行動的部門跟進。意外後,香港滑翔傘協會亦推出GPS追蹤裝置,能夠偵測飛行員的位置,而裝置啟用後,飛行員的GPS可以在網頁上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