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白海豚原來仲有300幾條? 港大研究較漁護署數據多5倍

撰文:蔡翠嫻
出版:更新:

中華白海豚現為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根據漁護署資料香港海域只餘下60多條中華白海豚。但香港大學最新研究發現,至少有368條白海豚依靠香港水域作為棲息地一部分。
團隊指,香港沿海棲息地對於珠江口海豚種群至關重要,特別是西南大嶼山,應優先得到保護。

港大最新研究發現,至少有368條白海豚依靠香港水域作為棲息地一部分。(圖片由港大提供)

中華白海豚的動向一直備受關注,不但在中國被列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在本港亦受《野生動物保護條例》及《保護瀕危動植物物種條例》保護,但數目似乎亦越來越少,根據漁護署資料香港海域只有60多條中華白海豚。

然而,香港大學最新研究發現,原來至少有368條白海豚,依靠香港水域作為棲息地一部分,而且根本沒有「香港海豚種群」。研究報告於前日(29日)在國際科學期刊發表。

香港大學太古海洋科學研究所及生物科學學院副教授賈力誠指出,白海豚的數量長期被曲解及錯誤地報導,以致低估了以香港沿海水域為生的真正海豚數量。

賈力誠表示,漁護署採用的線性調查技術,與港大研究團隊採用的照片辨識標記重捕獲技術不同;線性調查法,只能估算在特定時間及地區出現的動物數量。

博士研究生陳釗賢指出,白海豚不會理香港與內地水域的邊界, 並經常穿越這些水域,而香港水域的白海豚是珠江河口種群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花6年時間拍攝白海豚照片作辨識

因此,港大研究團隊則用了6年多時間,進行頻密的野外調查,在天氣晴朗的日子,就到海上拍攝海豚,使用照片辨識標記重捕獲技術,如同獲取海豚身份的資料,陳釗賢續稱:「海豚的背鰭帶有自然的記號,能由此辨識牠們是誰,原理就像我們的指紋一樣。」因此能估計在研究期間使用香港水域的動物總數。

陳釗賢以香港的人口為例,在任何一天於香港點算得出的人數並不能代表香港人口總數,因為每天也有大量遊客以及居民出入邊境;同樣在不知道個別海豚身份的情況下點算牠們的數量,只能說明在單一特定時間內出現於該地區的海豚數量,但不等於是海豚種群總數,因為當時部分海豚很可能正在邊界以外的地方。

環評報告指,評估區內發現在香港出沒江豚和中華白海豚。(資料圖片 / 吳鍾坤)

有更多白海豚 西南大嶼山應優先保護

賈力誠強調,雖這次研究提出了更高的數字,但不意味白海豚的情況比漁護署報告的六十幾條更好,僅說明香港沿海對珠江口海豚種群至關重要,而這些棲息地,尤其是西南大嶼山,應該最優先得到保護。研究團隊希望,香港有關當局會善用這項研究來修訂現行的海豚種群監測策略。

早在90年代中期曾對香港白海豚進行研究,並獨立評審是次研究報告的美國加州Clymene Enterprises的Thomas Jefferson博士認為,研究帶出許多香港政府現今在管理海豚的長遠監測計劃有不足的重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