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衣戲棚售本土傳統小食 老人上山採葉自製「雞屎藤」

撰文:王潔恩
出版:更新:

談起青衣戲棚,不少人都會想起各種特色小食!青衣戲棚今日(9日)開幕第二日,《香港01》記者到現場觀察,發現場內除了有來自台灣、韓國的新潮小食外,更有不少本土傳統食品,包括「雞屎藤」、「蒸花生」及「蒸粟米」。

青衣戲棚今日開幕第二日,現場人頭湧湧。(王潔恩攝)

根據青衣傳統,每年真君誕及天后誕均會兩度搭建戲棚來慶祝。青衣戲棚一連五日於青衣青綠街舉行,戲棚除了有大戲表演外,場內更有116個小食及乾貨攤位。

70歲婆婆為興趣 上山採葉自製「雞屎藤」

現年70歲的陳婆婆,於8年前學會製作「雞屎藤」,其後一直在青衣戲棚擺檔,售賣自製的「雞屎藤」。她表示,每個「雞屎藤」都是即日製成,確保新鮮,「我今日早上六時便開始製作,製作了120個,下午約12時擺檔。」約下午四時,陳婆婆已全數售出120個「雞屎藤」,她直言很開心,更笑著說:「全場只有我一個買雞屎藤,客人自然多!」

陳婆婆下午已售出所有雞屎藤茶果,收檔後要馬上上山採葉。(王潔恩攝)
茶果內有芝麻、花生及眉豆。(王潔恩攝)

雖然陳婆婆年事已高,但為了製作新鮮「雞屎藤」,她仍堅持上山採葉,「雞屎藤由叫作雞屎藤的葉子製成,但不是每次上山都會找到,都是碰運氣。」製作「雞屎藤」的步驟並不容易,採葉後不單要曬乾及清洗葉子,更要將葉子搾汁,然後再汁液倒入糯米粉搓成糕狀,將它蒸熟。陳婆婆直言,製作過程很麻煩,但只是為興趣,並非賺錢,「一個雞屎藤才賣5元,一天才賺得數百元。」收檔後,她稱要上山繼續上山採葉,確保明日可繼續開檔,「天黑也不怕,我帽子上有掛燈。」

杜伯伯:「老一輩睇大戲配蒸花生」

杜伯伯現年70歲,在青衣戲棚擺檔逾10年,主要售賣「蒸花生」及「蒸粟米」。他稱製法來自潮州,並由潮州師傅傳授,前者會在水中加鹽,後者則會加入冰糖,「現時只會見到炒花生,很少見到蒸的,這是傳統食法。」

杜伯伯表示,雖然「蒸花生」不受年輕人歡迎,但仍有不少老一輩光顧。(王潔恩攝)

不過,他直言顧客老一輩為主,年輕人則相對較少,他笑言:「沒法子,我們不夠新潮。不過我保證全場只有我賣這些!」他又指,以他觀察所見,今年到訪青衣戲棚的人數與往年相若,但明顯年輕人增多。

他表示,老一輩看大戲時,慣以買一包「蒸花生」邊看邊吃,猶如現代人看電影吃爆谷般。雖然今年到訪戲棚的年輕人增加,但由於有大戲上演,為他帶了不少生意,「今年生意不錯,今天只是第二天,已去了一半貨,隨時不夠賣。」

「蒸粟米」及「蒸花生」均是潮州傳統食物。(王潔恩攝)